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元上都:内蒙古各族人民欢庆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1日11:03  北方新报 微博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30日电(记者贾立君)3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在首府呼和浩特市及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正蓝旗,热烈庆祝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0日早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的新华广场彩旗飘扬、锣鼓和鸣,数千名各族各界人士聚集于此,共同欢庆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当听到大喇叭里播报国家文物局发来的祝贺元上都申遗成功的贺电时,人头攒动的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与此同时,元上都遗址所在地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忽必烈广场,数千名干部群众列着方队,手持彩牌、哈达,在欢歌劲舞中展开热烈的庆祝活动。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参加庆祝活动的呼和浩特市民奥敦格日勒说,“这可是内蒙古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昨天晚上我一直守在电脑旁等待投票结果,晚上11点多看到新华社的报道后,我们全家人还用香槟酒进行了小小的庆祝。”

  当地时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对于内蒙古来说,则实现了世界遗产的“零突破”。

  元上都遗址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与多伦县境内,处在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曾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和其后元代各帝的“夏都”。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面积150721.96公顷,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

  公元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作为忽必烈藩王驻地所在。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开平成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元上都正式成为元朝都城。此后,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元朝历代皇帝为避暑热,每年夏天率文武百官、嫔妃侍从到上都避暑游猎和处理政务。

  16年前,内蒙古就启动了元上都申遗工作。2004年始,当地政府先后与相关学术部门联合召开了5次国际性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此后,为了更好地展示元上都的辉煌历史,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及周边敖包和古墓群进行了全面勘探测绘,并发掘展示出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遗址,以及古城墙等重要古迹。2011年初,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