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兼职气象员追逐雨雪16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02:19  新京报 微博

  原标题:兼职气象员追逐雨雪16年

兼职气象员追逐雨雪16年

6月27日,张德亮师傅(左)教记者雨量测量仪的使用方法。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兼职气象员追逐雨雪16年

6月27日,新京报记者许路阳体验如何测雨量。 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体验身份:气象信息员

  工作地点:昌平区流村镇老峪沟办事处

  工作内容:测量、记录、通报雨雪量,收集、核实、上传当地及周边村镇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衍生灾害情况。

  刮风下雨,别人都往屋里跑,47岁的张德亮则反其道而行之。雨雪越大,进出越勤。

  这种“追逐”雨雪的生活,张德亮在昌平流村镇老峪沟村一干就是16年。

  尽管他的气象信息员工作只是“副业”,但他脑子里装满了这个号称昌平“小西藏”村落的气象记录。

  如果问他2010年老峪沟村下了几场雪,他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一共13场”,还会掰着指头说,有9场降水量10毫米左右的大雪。

  用张德亮自己的话来说,记录雨雪量的工作看似平常稀松,却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影响千百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他坚持了16年,兼职了16年,较真了16年。

  雨一停就出门测雨量

  6月26日,张德亮当班。

  气象站有2名信息员,张德亮和同伴在一起工作了11年,每人轮流值一天班。

  值班时,张德亮就住在老峪沟办事处院内的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里。30平米的房间,既有电脑、传真等办公器材,又有床铺、脸盆等生活用品,顶部中央还环绕着两圈照明灯,“原本是做展厅,用来展示农副产品的。”张德亮说。

  张德亮使用最多的器材在屋外三四米处,一个天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SDM6型雨量器。

  凌晨5时,老峪沟村即将迎来拂晓,雨点也落了下来,张德亮起得比往常早。

  年轻时,张德亮爱睡觉,恨不得睡到第二天中午、阳光最刺眼时才起。如今,他睡得晚,每天凌晨1点左右才能入睡,还睡得轻,稍有一些刮风下雨的声音,便能从梦中惊醒。

  张德亮坐在办公室里,等着雨停。

  雨停了,张德亮走到屋外,手里攥着一个10.5毫米的刻度量杯。他拿掉雨量器的漏斗,取出一个装有少量雨水的瓶子,然后将这些积水倒入量杯,一量,4.3毫米。

  “要把量杯平放在办公桌上,这样才会尽量减少误差。”张德亮说。6月27日,记者手持量杯用肉眼观测量杯内的雨量时,感觉就像做物理实验一样,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否则会测出不准确的结果。

  7点多,同伴要来换班了,但天上的阴云仍没有消散的迹象。这一天,老峪沟村又下了3场雨。

  雨声就是“冲锋号”。每场雨下完了,张德亮和同伴都要马上去测量雨量,以免贻误时机。当每小时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就要及时通报防汛办。

  什么样的雨才够这种分量?张德亮说,得是暴雨,那种他一人在外测量都没办法打伞的瓢泼大雨。

  半夜测量摔在台阶上

  雨滴通过漏斗进入雨量器内的瓶子时,已经是液体,那雪片怎么测量呢?

  当记者提出这个疑问时,张德亮马上给出了答案,“把雪片融解。”

  张德亮说,据他观察,有的雪片飘在空中时是片状,落到温度较高的地面时,便化成雪水。在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老峪沟村,雪片降下后还是雪片。

  冬天测量雪量时,他会把暖壶中的热水倒入刻度量杯中,“一般正好10毫升”,走出屋外,把量杯中的热水倒入雨量器的瓶内,将雪片融解成雪水,“有时三四毫升的热水也可以将雪融解。”

  与降雨一样,如果每小时降雪量超过20毫米,张德亮也要通报昌平区气象局。可是张德亮干了16年,也没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暴雪。

  张德亮说,每年12月,老峪沟村的雪量都会增加,到了春节,更是忙碌。“俗语说‘春节雪打灯’,老峪沟地区每年春节都会下雪,这更是我们重点的监测时段。”

  为了记录雨雪量,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在家吃年夜饭了,而他家距气象站只有150米。

  张德亮每个月1260元的工资买不了多少煤。和其他村民一样,他习惯冬天顺着世代相传的小路爬上南山,砍柴取暖。不过,办事处气象站可以烧锅炉过冬,每晚12点睡觉前再去添次锅炉,就能挨过一晚。

  能烧锅炉,冬天值班还舒服些。不过,在茫茫雪地里伸手测量雪量,也不怎么好受。去年11月,老峪沟村迎来了寒冬的第二场大雪,张德亮测量雪量时,身上被大片的雪花覆盖。情急之下,他一个箭步跨了三层台阶,由于台阶上的积雪太滑,他的后背狠狠砸在台阶上。

  人不出山数据要出山

  张德亮几个月没出山区了,但他每隔一日的测量数据都会传到54公里外的昌平城区,供水务局决策参考。

  他每次都把降水量记在练习本上,每页纸上都写着昌平区水务局防汛办的办公电话。如果是雨雪天气,他每天上午8点和晚8点会各向水务局通报一次数据。

  每次通报时,留给昌平区所有值班气象信息员的操作时间只有10分钟,逾期的话就可能受到惩罚。

  水务局只有一个接收座机,张德亮经常遇到电话那头占线的情况,“没办法,撂下电话,接着打,反复打几次,总会接通的。”

  “您好,我是老峪沟雨量站的工作人员张德亮,我向您汇报一下今天的降水情况……”干了16年,张德亮的语调已经变得不急不缓。他说,一般夜里有雨雪,所以次日上午8点经常需要通报,晚上8点就比较闲了。

  有时过了上午8点,张德亮没给防汛办打电话,防汛办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问他为何下雨了还不通报。

  张德亮很纳闷,明明没下雨,为何要报。

  原来,老峪沟村地处昌平最西部的燕山余脉,海拔800米左右,因为地形因素,常常是“十里不同天”。城区下雨了,防汛办工作人员就以为老峪沟也有雨情,但实际上,“昌平城区下雨,这儿可能就没下雨,有时老峪沟村没下雨,但相隔10里的禾子涧村都流成河了。”

  没有雨雪的日子,气象站的座机也不会闲着,因为它也是整个老峪沟办事处的办公总机,外人找办事处主任或副主任时,也得通过这台座机,这就要求张德亮没事时,也得尽量呆在气象站内,即便到食堂吃饭时,他也要随手端着无线电话。

  除了通报雨雪,气象信息员还要收集、核实、上传当地及周边村镇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衍生灾害情况,例如冰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

  张德亮习惯了雨后眺望对面的南山,看看是否有滑坡和泥石流,“雨水一冲刷把沙土冲走了,就能让山上的坚硬石头露出来,通过这个就能发现滑坡。”

  ■ 经验之谈

  张德亮说,北京汛期的主要雨量集中在7月,每到这个时节,他总是观察天上的云彩,总结了一些经验:

  1、天空中如果有白而清亮的云层,说明云层较薄,出门就不需要带雨具。

  2、如果是厚且黑的稳定云层,说明雨量可能较大,且一时半会儿晴不了,雨具要随身携带。

  3、如果是黑如蘑菇状的雷暴云,预示着要有一场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找个地方避雨是最佳选择,大可不必冒雨赶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通讯员 韩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