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老问题”开“新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06:39  正义网-检察日报

  郑赫南

为“老问题”开“新药方”

   资料图片

  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11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

  尽管审计报告显示,“50个国务院所属部门,有49个被查出问题”,但“审计风暴”并未刮起。有评论认为,其症结在于“年年体检却不治病”。那么,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是怎么看待这两个报告的?对审计出来的“老问题”他们又开出了哪些“新药方”?

  县级财政需要保障机制,专项转移支付当减少

  审计报告显示,2011年,审计署重点调查的54个县(财力状况好中差各约占三分之一),发现其财政性收入中,有675.11亿元(占60%)是非税收入。

  看到这组数字,贺铿委员的感觉是“震撼”,他说,非税收入比例如此之大,很不正常,也不好监督;非税收入多,加重了小微企业的困难,当前小微企业的困难恐怕与非税收入过多有一定的关系。

  他分析说,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根源在于财政支出的重点没有由城市转向农村,建议财政部认真解决县级财政存在的问题。韩寓群委员也建议,建立县级财政的保障机制。

  在保障县级财政方面,转移支付发挥了作用。但是,委员们认为,决算报告显示专项转移支付比一般性转移支付高出了5.6个百分点,是不合适的。复旦大学公共预算与绩效评价中心主任苟燕楠向记者解释说,专项转移支付的决定权在国家相关部委手中,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按照固定的公式每年测算的,人为操作空间小。为了争取专项转移支付,一些地方会尽量想方设法争取拨付,寻租空间很大。

  对此,韩寓群委员、金硕仁等委员建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任茂东委员认为,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才能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均衡地区财力的作用。

  “对县级财政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非常必要。”苟燕楠认为,如果基层政府财政保障力度差,会导致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且集资后会乱花钱,资金使用效率更差。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应该“重心向下”。

  科学家收入不该与项目挂钩

  “科学家的收入应该由事业单位开支,不应该由科研经费开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常委会委员陈宜瑜介绍,现在一名教授月薪5000多元,年薪平均约15万元到20万元左右,收入大多是从科研经费当中来的。这导致两个后果:不符合国家财政管理,从项目费当中提取个人绩效是不合法的;个人收入和项目经费多少挂钩以后,一些科学家开始盲目争取项目。

  有时由于信息不畅,一个科技项目还可以从不同部委二次申请经费。胡振鹏委员举个了例子。他说,2007年,他曾承担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子项目中有一个万头猪场猪粪尿的处理课题。课题组用了200多万元经费把项目做完了。

  胡振鹏说:“项目验收以后,这个猪厂的老板第二年又拿着我们这套东西到农业部搞到150万元,过了一段时间,又跑到另一个部门搞到50万元,共搞到了200万元,什么也没做就让国家的200万元都进了他自己的口袋。”

  胡振鹏说的也正是审计报告中说到的问题之一——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至2011年底,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立项课题3294个)中,有93%的应验收课题未完成验收;有2个专项的134个“十一五”课题尚未验收,又被批准或推荐为“十二五”滚动支持课题;抽查84个课题的2401项(篇)成果中,有582项是用其他科研课题的成果充抵的。

  “93%的应验收课题未完成验收;抽查84个课题的成果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冒名顶替,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姒健敏认为,应加强绩效问责。

  屡审屡犯怎么解决

  审计报告中揭示出的问题,年年审计却年年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金硕仁委员认为,中央预算的执行问题不应屡审屡犯。对预算执行每年存在的类似问题,应当以改革的态度去研究解决办法。

  “财政部的职能不仅仅是分钱,更重要的是把钱管好,发挥资金效果。”胡振鹏委员认为,财政部从编制、职能等方面要把绩效监督放到重要地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建议,对重点项目支出实施绩效问责制度,让“用钱受监督,花钱不容易”。

  委员们还建议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细化。任茂东委员说,目前大量预算经费只预算到“类”,其实,应该到“款”。否则,那与不作预算有何不同?项目支出应细化到项目及其最终使用经费的单位上,基本建设应带着项目申请经费,当年所有超收资金不再追加支出,以避免年底突击花钱。

  李连宁委员建议,应对决算报告中每个大项后面的“其他支出”予以细化,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都可以列出;如果在执行中转到其他项目,也希望集中作出说明。

  金硕仁建议,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有问题的更要公开,问题公开要全面,既公开问题的过程,又公开当事人责任人的问题,还要公开处理结果。杨邦杰委员建议,在每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增设口头作财政报告的内容。

  “用财要问效”,是与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