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化”互动 文化将成助推器

“两化”互动文化将成助推器

四川建设文化强省

“两化”互动文化将成助推器

  面对面人物 22

  郑晓幸,湖北武汉人,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研究生、教授。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到了现代,四川不仅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活跃的演艺市场、文化产业新基地,也因为汶川地震成为大爱精神最好的现实诠释样本。

  今天,四川再次出发,提出了“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表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之路。”

  使文化发展成助推器

  华西都市报:将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落实到文化上,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郑晓幸:我的关键词就是:以文化项目、文化工程、文化活动为抓手,推动文化建设融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把“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作为今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切入点,推动文化建设融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使文化发展成为两个“深入”的助推器。

  华西都市报: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四川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晓幸:过去五年,全省文化系统战胜灾难、坚强奋起,以文化抚慰心灵、重建精神家园的人类奇迹载入四川史册。文化服务为脱胎换骨、满目生机的新家园建设注入了“奋进之魂”;文化建设为“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提供了“力量之源”;文化战线为铸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做出了特殊贡献。

  过去五年,文化提速发展、跳起摸高,以以文化人、保障民生的辉煌成就载入四川史册。全省文化系统抢抓机遇、顽固坚持、扭住不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活动、抓大活动,大抓工程、抓大工程,不断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前所未有,广大群众的热情期盼前所未有。

  产业发展成新亮点

  华西都市报: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把产业做强。就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而言,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际行动?

  郑晓幸: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创新的先导产业之一,也是推进新兴产业崛起和发展的新亮点。对于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突出巴蜀文化特色,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做强做大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产业,重点培育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产业。积极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大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扩大“四川制造”产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并着力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

  注重城镇文化品位

  华西都市报:在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如何保障文化民生?

  郑晓幸:一是要通过保障基本文化权益落实文化民生。在推动文化服务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吸收借鉴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

  成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作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创作和生产出根植现实生活、反映时代要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是要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提升文化民生水平。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步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城镇的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为新型城镇新地标,满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谐度,增加小康社会建设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感染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