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外同行为何“不淡定”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2日07:3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章迪思

  近一两年来,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性怡经常会收到以前在美国的同事发来的邮件:“徐,最近在研究什么?老实说,你让我们有点紧张。”

  这在以前可不是这样。2002年,徐性怡决定回国,对此,他在福特公司的同事都不大理解:回中国做电动汽车电机,能做出什么名堂?

  老外们的想法不无道理。那时,作为汽车业龙头的福特公司,尽管开展了不少关于电动汽车电机的前期研究,尚不敢贸贸然投入产业化。相比之下,彼时的中国,连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都刚刚普及,许多人说新能源汽车“很好很好”,但具体技术路线到底怎么走,中国优势又在哪儿,没人说得清。这样的创业环境,不可谓不严苛。

  徐性怡还记得,一开始找整车厂商谈合作,根本说不到一块去。他说的是自己公司的技术如何先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好。而对方不是意兴阑珊,就是直接问“有否国外车型借鉴”?

  要想改变大环境,自己得先稳得住。徐性怡和团队一边靠其他业务“补贴家用”,一边千方百计改进电机技术,使之更适用于中国的汽车。从启动发电机,到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程器”。在市科委支持下,这些新技术陆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享受到一系列政策优惠,试验车间也从最初小小一间,扩展到现在分布于园区3幢不同的楼里。 (下转第5版)(上接第1版)大郡公司的成长,正好踏准了国家和上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节拍。这几年,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国内陆续有多家公司开始研发。最令人惊喜的,是整车厂商的态度也在转变。现在,有多家整车厂主动向徐性怡的公司抛出橄榄枝,合作开发多款电机系列产品。相比于创业初期的孤掌难鸣,他很明显地感到,眼下中国正在崛起一批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拥有过硬技术的企业。这也让老外们有点“不淡定”了,所以在美国的老同事会时不时来一封电子邮件“刺探军情”。

  市场环境的成熟,让徐性怡高兴;来自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到位,则更让他踏实。举例来说,科技管理部门从不盲目要求大郡公司几年内一定要做到多少产值,相反,对于公司的困难记得很牢。前些天,市科技创业中心的项目管理人员来了好几趟,推荐相应的科技金融方案,帮助企业到银行争取更多贷款。

  客观环境越来越好,徐性怡一直告诫自己不要“飘飘然”。他常说,自己只是中国自主创新队伍中的普通一员,看看其他同路人,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在这几年里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以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光刻机为例,中国企业从“零”开始,到现在,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光刻机厂商名录中,中国企业的名字开始崭露头角……不比规模、不比名气,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抢占技术制高点。虽然术业有专攻,却让徐性怡有英雄相惜之感。

  创业十年,大郡公司的招牌始终挂在大楼门口不显眼的角落。徐性怡的低调背后,蕴藏着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2015年前后,中国人可以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纯电驱动汽车。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