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化申报中央苏区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02:39  都市快报 微博

  权威发布

  记者 叶建良

  开车个把小时。

  从开化华埠出发,一路向西北,平矮的房子逐渐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大山,转而便是浙江的边界——杨林镇下庄村。

  80年前,这个地方是开化一区苏维埃政府的核心地带。

  昨天,我们所走的这段路,恰是当时极为重要的红色贸易线路——有数百万斤食盐和大量的布匹、药品和一些军需物资,通过此地输送到了赣东北苏区,甚至中央苏区。

  80年后的今天,开化正在申报中央苏区县,欲打出一张红色旅游牌。

  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一夜来回百里山路的挑客们

  1931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急匆匆地走着七八个挑重担的人,他们喘着粗气却不敢说话。因为一路上,他们要躲过层层的哨卡。

  当年的这些人,现在都已不在了。但开化县党史研究室保存着的一枚苏维埃铜币的图片资料,可以佐证这桩事。

  铜币的主人,是今年76岁的邹逢忠。铜币是他的爸爸,当年的挑客成员之一邹联竹留下来的。关于这段故事,邹逢忠听过很多遍。

  那年,他爸爸30岁,一起做这个事的有8个人——其中同村的父辈还有2人。

  当时,国民党是禁止民众向苏区红军送货的。哪怕是平时日常的劳作挑担收获,他们也会经常盘查。因此,他爸爸在给苏区红军送物资时,从来不敢选择在白天,只能选择黑夜。

  即便是黑夜,也不敢走大路,只能选择走那些难走的小路。他们还必须连夜来回,一夜得赶一百多里的山路。

  邹联竹曾说,当时就有跟他一样的“挑客”,让国民党抓获了,最终被砍下了头颅还挂在了城门上示众。

  事实上,和邹联竹一样,那段时期,开化最多时有120多名挑客在给苏区红军输送物资。

  他们为什么不惜冒着生命的代价这么干?或许,邹联竹的一番话能回答这个问题。

  邹逢忠说,他爸爸当时对苏区红军的印象很好。

  平时他们一天只能吃两餐,常常饿肚子,但只要是挑客到了,他们便会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且一定坚持让大家吃饱。那块铜币,便是当年红军给邹联竹的。

  “这是一支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队伍。”邹联竹曾常常感慨,要不是自己是家中九口人的惟一顶梁柱,不然他也早就参加红军了。

  经济封锁下的红色贸易线

  关于赣东北苏维埃政府,就不得不提方志敏。

  他建立赣东北苏维埃政府,跟1930年10月中央的指示有关。浙江省党史研究办公室原副主任杨福茂说,主要是想扩大皖南、浙西、闽北的红色范围。

  方志敏便是在次年,率红军挥戈东征,首破华埠镇,敲开了浙西大门。而1932年成立的开化一苏区,在杨福茂看来,它便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浙西大地的第一面苏维埃旗帜。

  杨福茂说,在国民党经济封锁的状态下,挑客在输送物资的同时,苏区红军自然也在暗中保护。据他掌握,当时,华埠镇为革命根据地提供的数百万斤食盐,或来自于舟山或温州等地,但其中很大部分食盐是运往中央苏区的。

  它还跟长征有关

  事实上,包括开化在内的这支苏区红军,发挥的作用还不只这些。

  1934年秋天,中央革命根据地第5次反国民党军队“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大转移,也就是后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何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压力?杨福茂说,方志敏的这支队伍,后来和红七军团会合,对外声称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闽浙赣皖四省边区。

  这一策略,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他们调兵围追堵截……

  在随后的多场战斗中,开化人有过很多帮助方志敏红军的故事。比如,他们给红军带路,冒着生命危险送信送物资,成了红军的临时“侦察员”、“情报员”等。

  在这支北上抗日先遣队中,除有800多人成功突围外,其余的4000多人几经浴血奋战,最终陷入弹尽粮绝境地,大都被捕或罹难。

  方志敏原本也有机会突围的,他因坚持返回与大部队会合,后来在浙赣交界处的江西玉山县陇首村被捕。

  这一年,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