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山深处的呼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05:59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熊家余 甘勇 通讯员 万隆

  房前屋后,茂林修竹。山上山下,鸟语花香。一眼望去,满目葱茏。在城里人看来,眼前的季陵沟村,理应是一片富庶宜居之地,然而它偏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

  6月18日,记者从英山县城出发,一路向南,只觉山越走越高,坡越爬越陡,弯越拐越急。终于,车到温泉镇季陵沟村村委会门前,没法再往前走。门前狭窄的稻场上,两辆汽车只能小心翼翼地掉头、停下。“这是我们村最大的一块平地。”村支书张爱国迎上来说。“季陵沟修路修苦了。”张爱国说,自古以来,进村只能走羊肠小道。1994年开始,村里每年冬腊月组织群众修路,修了10多年,才修出一条机耕道。2006年,启动整村推进,上级支持80万元,修通了5.8公里柏油路,建材、农资随车进山,村里总算结束了肩挑背驮的历史。

  但进湾到组的路还没通。农户自发筹资、向上争取支持,终于筹资48万元,修通了通组的砂石机耕道。但道路标准太低,一遇大雨就被冲,每年还得再筹资2万元整修。

  “除了路,塘也是个难题。”村主任唐劲辉说,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垄顶塘”如今成了“填沙凼”。去年大旱,一组张家湾100多口人,连喝的水都要走2里山路去挑。

  全村大大小小68口塘,基本上废弃了。“好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为村里整治了6口塘堰。”唐劲辉说,“三万”工作组做过调查,全村塘堰积沙量高达43万立方米。如果全部疏挖完成,相当于修建4座小二型水库,望天收的600多亩耕地,就能旱涝保收。

  路和塘的尴尬,让季陵沟村至今难以摆脱贫困。走村串户,破败土坯房,显露出贫困村的局促与无奈。

  84岁的黄正英老人,正在家里和儿媳妇烧火做饭。两块厚重的门板,斑驳破旧。一面土墙里,夹杂了几块灰砂砖,表明它有过倒塌的经历。厨房的土墙,在木棍的支撑下遮风挡雨。尽管如此,黄正英老人还是说,和年轻时比起来,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

  二组村民王永忠,暂住在过渡棚里。5月8日夜里一场大雨,屋后山体塌方,击垮了土坯房的半边墙,所幸无人受伤。这样的事情,已经是第五次发生了,王永忠终于下决心盖新房。据他说,自己只有1万多元的积蓄,拼凑来5万元钱,只够买砖瓦建材。“灰砂砖在山外两毛四,拖到家门口变成了三毛四,盖一层楼的房子,光砖钱就多花3000块。”

  除了10多户在县城和集镇买房的,村里只有5户盖了楼房。全村226户人家,有一半都是土坯危房。张爱国说,“有关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有6000元补贴,但村里每年只有两户名额。”

  季陵沟村方圆8平方公里,除了600亩耕地,还有7900亩山林。张爱国说:“眼前看得到的林子,是我们的;眼前看不到的林子,也是我们的。资源这么好,不该这么穷。”季陵沟人,做梦都想着富起来的路子。

  今年,村里有一户村民与人合伙建了一家土鸡放养场,目前长势喜人。“这事要是办成了,肯定会带动一大批人。”张爱国还打算,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荒了的油茶林再拾掇起来。

  能否再次启动整村推进?危房改造补助名额能不能增加?修路挖塘能否得到上级部门支持?深山中的季陵沟村,在自我奋争的同时,也呼唤着山外的支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