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能否接住天上“掉”下的大产业

2012年07月03日05:59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真真 实习生 陈洁

  尴尬:无力遥感三镇湖泊

  拥有全国42%测绘界院士的武汉,居然连家乡166个亟待保护的湖泊,都无法实现遥感监控。

  在昨日的湖北省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顺平的发言,让会场有些尴尬。

  全市166个湖泊不能再减少!能不能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控?政府相关部门曾找到中地数码寻求办法。然而,作为武汉地球空间信息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地数码接不了这活儿。相关部门只好到外地寻求技术。

  周顺平说,要想通过卫星看清保护湖泊的“三线一路”,需要用高分辨率、相当于10米高空俯瞰的卫星图像,“这样的基础图像,武汉基本没企业做。”

  现状:多为他人做嫁衣

  接不了活的尴尬,与武汉强大的研发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依托武大、地大、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拥有8位测绘界院士,占全国的42%,同时拥有我国唯一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国家和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

  近年来,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企业参与研发我国首颗民用测绘卫星,开发出媲美“谷歌地球”的中国“天地图”,攻克无人机系列关键技术等等,研发实力不俗。

  然而,昨日领导小组会上,省经信委、科技厅等部门负责人谈到:相较研发实力,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起步4年达到23亿规模,落后于北京、深圳,位列全国第三,有待快速成长。

  据了解,武汉相关企业眼下多是“来料加工”,缺乏核心数据和终端产品,缺少龙头企业。周顺平说,武汉相关企业只做产业链中间的一小部分,利润很薄,销售规模过1个亿再做大就很吃力。

  省经信委副主任卜江戎则透露,由于缺乏空间信息龙头企业,近期一个大的国家项目与武汉失之交臂。

  两院院士支招

  “发展这一产业,要从源头抓起。”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介绍说,武汉大学一个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已初步在光谷建成,安装国内口径最大的遥感天线,可跟踪接收国内外多颗遥感卫星数据,拿到第一手资料。

  李德仁还谈到,如今,遥感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土地、森林、江河的监测,灾难的实时测量,以及城管、公安等政府部门执法,产业前景不容估量。武汉这一产业要上台阶,需政府拿出更多智慧宏观规划。“目前有两块全球才刚刚起步,武汉可抢占先机。”李德仁说,一个是遥感云,利用基础遥感图像,引进优秀的云计算企业,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将图像转化为应用到相关领域的信息;另一个是位置云,通过遥感技术如今全球最先进的位置定位误差约在20米,而研发位置云这一误差将大大缩短。

  武汉公务车将装北斗导航

  昨日领导小组会,敲定了一批重点建设的地球空间信息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计划在武汉公务车上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同时,我省将着力推广、扶持本地地球空间信息企业,优先在省内“试水”,进入国土、交通、电力、水利、农情、公路养护等监测项目,开发相关产品。而卫星遥感数据异地备份中心落户武汉的有关事宜,也在洽谈之中。

  地球空间信息企业聚集的光谷,也已提出明确目标,到2015年该产业产值要突破千亿元大关。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