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是建功中原经济区坚实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06:29  东方今报 微博

  核心提示:东方今报关于“青年精神”的报道,以回乡创业大学生胡星开始,以勤工俭学大学生张旭月结束。巧合的是,这俩人都受到过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关注和鼓励。

  巧合的背后恰是必然——卢书记的目光,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关注青年人的成长。

  东方今报作为省会主流媒体,从今年“五四”青年节开始,重磅推出《青春备忘录第一季——发掘青年精神》大型系列报道,从就业观到婚恋观,从成功观到挫折观,从而立的“80后”到崛起的“90后”,讲述动人的故事、发现闪光的人格、传承向上的精神。

  “发扬新时代青年精神,建功中原经济区”,新青年,有正能量;新青年,你们好样的!

  □东方今报记者张英夏寒 实习生 刘倩/文 记者刘栋杰/图

  【特殊座谈】

  青年自强才不负厚望

  昨天,东方今报刊发新闻报道《90后大学生勤工俭学 省委书记成了她饮料摊上的常客 张旭月:青年只有自强才不负社会厚望》,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引发社会热议,网络、微博转发很多,大家在赞扬张旭月自强自立的同时,纷纷感叹:原来省委书记也吃大食堂,还排队打饭啊,严重赞一个!

  昨天下午,团省委、省学联还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参与的大多是90后在校大学生,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各个高校。

  张旭月的新闻报道引发这群年轻人的热烈探讨:大学期间,如何处理好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从张旭月身上,我们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今年23岁的大三学生胡利朋,来自驻马店农村,贫寒的家境让他从踏进大学的第一天,就对自己发誓:不再花家里一分钱。勤奋努力创业一年多,如今他已代理了龙子湖高校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递业务,月薪5000元,还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这个暑假准备买辆汽车,进一步拓展业务。

  大二学生赵凯丽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为自己创造机会,不断突破自我,就像张旭月说的那样:青年只有自强才不负社会厚望。

  【声音】不要“物化”新青年

  昨天,团省委副书记孙巍峰也参加了座谈,对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他认真倾听;对大学生张旭月勤工俭学的报道,他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从张旭月的报道中,我看到三个关键字:立、做、韧。立就是自立自强,社会评价80后、90后独立意识较弱,现在就连好多农村孩子都不种地、不劳动了。张旭月家境并不贫寒,但她路在自己脚下,应该自立自强。”

  “卢书记一直强调‘关键在做’,张旭月受到卢书记的鼓励和肯定,就是因为她做了,行动了。”

  “韧就是坚持,张旭月因为考试请假,卢书记百忙之中还过问,是不是担心青年人做事没韧劲,不坚持呢?”孙巍峰说,所有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历练出来的,年轻人做事要坚持,遇到问题别退缩。

  现在社会上给80后、90后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无责任、物化、脑残,团省委学校部部长王宏琳认为,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有思想,有活力,也懂责任,有担当,上一代人看扁下一代人是社会陋习,“你看卢书记对青年人一贯是关注、支持、鼓励,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年轻人。”

  从5月初至今的两个月内,东方今报“青春备忘录——发掘青年精神”系列报道,先后关注的十余名新青年代表,都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个性和精神,他们绝不是我们担心的“垮掉的一代”。

  【关键词】责任、创新、务实

  张亚磊是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昨天的座谈会上,他坦言,在社会实践方面,自己曾经不仅不积极,还是个“负面典型”。

  他的家境和张旭月差不多,生长在城市,说不上富有,但不缺钱,假期要么宅在家里玩电脑,要么出去旅游,吃喝玩乐,因为身边不少人日子都这样过。

  直到去年,他“被”社会实践了一次——留守儿童调查,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到农村去,看到这样一群孩子,一年只能见一两次父母,身边陪伴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师资力量匮乏,但眼神里掩饰不住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求。

  张亚磊突然发现,原来就在自己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过着跟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以前看电视,也看到过留守儿童,但只当一则新闻过目即忘。通过实践,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真正理解什么是留守儿童,自己有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赵凯丽觉得,新青年跟父辈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一辈人强调奉献,而自己这一代人,更注重个性和创新。

  “当代大学生有观点,有思想,敢创新,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可以通过新媒体无障碍互动。”赵凯丽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临近毕业,不少毕业生拿到毕业证,“胜利大逃亡”,把书本、衣服、用具统统扔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清洁负担。学校学广告的一个学生,灵机一动,自己办了个网站,号召大家别乱扔东西,将有价值的东西再利用,还微博“@”了学校领导,获得大力支持。

  座谈中,大学生们都表示,东方今报报道的张旭月等一批新青年人物,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且这些榜样,不是跳河救落水儿童,不是见义勇为勇斗歹徒,都是可望可即可学的人物。以张旭月为例,一个并不缺钱花的城市女孩,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岗位,勇于实践,默默坚持,这种务实的态度,就值得每个大学生学习。

  昨日,中青大厦十六楼会议室,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学生代表畅谈自己对勤工俭学的认识和体会

  既是新青年 就该是能担当时代的建设者

  上世纪,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成就了“五四精神”,时代的年轮转到今天,当下的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2012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做了一件事儿:用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发掘新时代的青年精神。我们用了10个板块,数十个版面,勾勒当下的青年群像和青年精神。我们发现,他们并非“垮掉的一代”,他们有情有责任,有爱有宽容,有义有担当。

  □东方今报记者张英夏寒 实习生 刘倩/文 记者刘栋杰/图

  【回顾】

  新青年体现强劲的正能量

  今年“五四”以来,东方今报为寻找新时代青年精神、探讨新时代青年使命,重磅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青春备忘录第一季——发掘青年精神》。报道中记录了新青年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寻找他们眼中的“就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家庭观”、“生活观”、“处事观”、“责任观”、“挫折观”、“荣誉观”、“成功观”,通过大互动、大讨论,梳理新青年追求、评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年楷模。《青春备忘录》报道后,许多读者感动之余,纷纷通过东方今报新闻热线、@东方今报、@新浪河南发表自己的感悟。

  “阳光志愿者南瓜”张楠,是河南省金牌志愿者,更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爱心大使……他拿高薪、有爱心、重责任、淡名利,义无反顾地坚持公益道路。

  微博达人王鹏,带着自己的布偶“瓦力”记录城市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他开通“瓦力城市漫游记”微博,把照片与博友分享,引发许多青年人的共鸣。到现在为止,他坚持了近500天,“发现,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胡星,27岁,出身农家,毕业于郑州大学音乐系。原为大学校园里最年轻的辅导员。然而,胡星却抛弃城市里的繁华和安逸,回到农村,种植无公害蔬菜,现为潢川县方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青年的正能量。

  【回访】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真谛

  昨日下午,东方今报记者对部分新青年楷模进行了回访。

  志愿者张楠坚持8年公益事业遇到很多挫折,在被问及怎么坚持过来的时,张楠回答,做公益,三点很重要,一要有乐观的心态;二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三要坚持梦想,循序渐进。张楠鼓励年轻人多多参与公益活动,与受助者在平等友爱的氛围中分享生命与成长。

  微博达人王鹏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只是想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想再每天只是家庭与单位之间两点一线。“我想在8小时之外,找点事做。”一开始王鹏并没有想到会坚持这么久。但看着拍过的这些照片,感觉就像是昨天才发生过的事情,瓦力带给自己的感觉如此清晰,“我知道过去的一年我都干了什么,一天天的日子,就像一张张翻过去的照片。它们让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意义吧”。

  胡星说,现在自己做的事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家庭的认可,自己过得也很快乐。他说,青年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业之前一定要想好干什么,不要因为其他现实的因素去凑合工作。不要盲目地往都市看,回过头看看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对于胡星来说,他的成功在于两点:其一,目标明确,他希望成为乡亲们眼中的人才,让乡亲们不再谈钱色变,谈天色变,谈路色变,且一直在为之努力;其二,脚踏实地,他耐得住寂寞,抛弃繁华,甘愿在荒山之中,寂寞守候100余亩土地。

  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谱写生活新曲。

  【思考】游离于“愤青”和“有为”之间

  志愿者张楠、微博达人王鹏、乐于助人的乔涛涛、感恩回报社会的白云苹,以及解甲归田的胡星,他们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人应当追求的境界,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各自的人生价值,书写美好的生活与未来。

  金钱观、就业观、生活观都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可如今,许多青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更缺失坚定的信念,这是十分可怕的。如果青年人都能够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物质淡然以对的态度,相信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阳光!

  同理,我们可以成为浮躁偏激的“网络愤青”,也可以成为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被“天天挖沟”的抱怨填满,也可以让自己的心情随“春花烂漫”“夏荷尖尖”而悦动;可以用玩麻将、泡澡堂、逛商场、睡大觉来消磨时间,也可以用发掘美、记录美、讴歌美来传递阳光……

  我们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让生活多一些阳光、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快乐呢?

  【倡议】

  做一个能担当时代的建设者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关键在于,你怎么理解?

  拼爹、搞关系、走门路,大学生就业一职难求,上升通道板结,这是社会现实。

  你也可以看到这些:中原经济区建设风鹏正举,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河南,正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是像屌丝一样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为“矮矬穷”自卑不前?还是承继父辈所遗留下的坚韧、宽厚,继而发扬创新、务实、责任、担当的新青年精神,在时代的年轮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答案毋庸置疑,发扬新时代青年精神,建功中原经济区,你正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起点,让自己的光与热,在这片广袤厚重的大地上一起闪耀、澎湃!

  河南电视台记者采访参加座谈的大学生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赵凯利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郑国锋】【打印】【顶部】【关闭】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