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祠大姐”的“三苏”情缘:熟悉每一位苏家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13:57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眉山7月3日电题:“苏祠大姐”的“三苏”情缘

  记者 徐杨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婉转绕梁的歌声每天都会从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传出,八方游客随着讲解员李晓苹的歌声,慢慢走进“三苏”的世界。

  年逾花甲的李晓苹被游客亲切地称为“苏祠大姐”。十年前,李晓苹在退休后经人引荐来到三苏祠,正式与三苏文化结缘。作为一名普通讲解员,她每天向往来游客讲解“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三苏文化。在黛瓦朱墙的三苏祠里,李晓苹勤研深钻,深深感悟东坡,用绘声绘色、无与伦比的歌声和表演,演活了一代大文豪,也让这座存在了千年的宅院生息犹存。

  在三苏塑像前,李晓苹将每一位苏家人的家世婉婉道来,忽而身似东坡,忽而委身妻妾,忽而扮作孩童,忽又绝类家严,惟妙惟肖、婉转练达。在启贤堂,兼具京剧、昆曲二者特质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唱曲,让撰写酣畅的书法化成了游人心中的音符。在一侧厢房,李晓苹双眼含泪,用“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唱尽了东坡对亡妻的哀悼。

  李晓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能够如此“讲解”三苏文化,缘自其对三苏的喜爱。“三苏父子的诗词特别能感动人,尤其是苏东坡的,我非常喜欢。”本该退休享福的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头扎进了苏氏父子的世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江城子》是我最喜欢的,每一次细细读来,都会让我感动流泪。”在三苏祠里,经李晓苹改编的《江城子》被吟唱了300多次,而每一次,总是将游客、导游感动得潸然泪下。

  当记者问及为何以用曲艺说唱的形式来演绎三苏文化时,李晓苹说,“苏东坡是四川人,那肯定川剧这种形式更能表达出他词中蕴涵的感情。”李晓苹认为,到三苏祠参观的游客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惯,“用贴近游客的形式会让他们更能感同身受。”再加之李晓苹多年的文艺功底,让她成为了三苏祠的“镇祠之宝”。

  据统计,每一年李晓苹的讲解场数都会突破400场,但每一次的讲解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感受。李晓苹说,游客中男女老少都有,文化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讲解时也要根据受众来确定具体的讲解方式。小孩就是诱导式讲解,侧重给孩子补充一些通俗的东坡文化知识,为了增加其形象思维,语言要轻松活泼;而专家、教授,则更偏重深层一点的文化,以及对一些史料的补充了解。”

  随着年龄增大,高强度的讲解让李晓苹颇感疲惫。如今她一天最多讲解两场,但遇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还是会坚持站到讲解员的位置上。

  说到和三苏祠的缘份,“苏祠大姐”笑着说,“900多年前的苏东坡让我给他看园子呢。”(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