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个世纪闪星光 至今犹忆李双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15:02  新民晚报
半个世纪闪星光

■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追悼会的群众送别张瑞芳本报记者郭新洋摄本报讯(记者罗震光实习生陶禹舟)龙华殡仪馆追思大厅上拉着“沉痛悼念张瑞芳同志”的横幅,门外广场上的巨型屏幕播放着介绍张瑞芳生平的短片,热爱她的人们从清晨起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手持黄花,肃立静候,为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送别人生最后一段路程。上午10时,张瑞芳告别仪式举行。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影迷送的花圈摆满大厅四周。

  (下转A2版)(上接第1版)

  88岁的电影演员仲星火在8点15分就已经赶到了龙华殡仪馆。他说:“当年演《李双双》,瑞芳同志那真是手把手地教我,我因此有幸得到了周总理和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的接见,她是我的大姐更是老师。今天跟她告别,我家住得远,在杨浦区,担心迟到,所以一接到通知就订车,早点来,心安。”而和张瑞芳同样在抗战中被誉为话剧“四大名旦”的90岁的秦怡老师也是早早就来的。她告诉记者:“瑞芳住院4年,我经常去找医院院长问病情,所以对于她的离去是有思想准备的。”让秦怡特别难过的是,张瑞芳因为脑萎缩,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秦怡动情地说:“1935年,我们一起学唱了《渔光曲》,1999年的时候,瑞芳还为我默写了两段歌词,一字不差。她这一辈子都在逼着自己背台词,把记忆力锻炼得非常好,但真没想到……”

  作为上影演员剧团的老团长,张瑞芳为人热情、大方,是最乐于提携后辈的,大批曾接受过她关心的中青年演员也赶来为张瑞芳送别。演员剧团的现任副团长张晓林站在追思大厅休息室门外,招呼着老前辈们。他说:“为老团长来站个门岗,那是必须的。”与张瑞芳同样拿过百花奖的影后张瑜说:“自己是瑞芳老师看着入行、入团的,她身上那股充满感染力的热情是最让我难忘的。2005年,我拍纪录片《中国电影在上海》,瑞芳老师接受我的采访拍摄,和我一谈就是大半天,那时情景还宛若眼前。”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唐国强在现场告诉记者:“今天是来送别第三任的老会长,明天要赶回北京送别第二任的老会长陈强老师。时光真是太快了,这些老艺术家纷纷离我们远去。限于当年的条件,他们留给我们的作品太少了,但是他们身上的艺德、戏德却是最宝贵的财富,值得现在的年轻演员好好学习。”

  除了张瑞芳的亲人、知交、故友外,追思大厅外一早就排起长长的队伍。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在35℃的高温里,他们坚持着自发送瑞芳老师最后一程。今年75岁的王建华老人昨天就从江苏周庄赶来了,“因为不知道追悼会到底什么时候开,我昨晚在外面的肯德基店里坐了一整夜,早上天一亮就到追悼会大厅外面守着,生怕错过了。”说起瑞芳老师的逝世,王建华十分难过,“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小电影院看瑞芳老师的电影,听到她去世的消息,实在是很痛心。”

  今年70岁的刘玉民则是张瑞芳的忠实“粉丝”,每次张瑞芳出席活动,他都会赶到现场。而今天,他还带着以张瑞芳为封面的1961年第3期《人民画报》,赶来见她最后一面。“瑞芳老师塑造的‘李双双’跟我母亲一模一样,每次在银幕上看到,我都觉得十分亲切。”而这位铁杆影迷,当天甚至在现场模仿起了张瑞芳的演绎,“‘先结婚后恋爱’,她在《李双双》里的每一句台词我都还记得。”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