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瑞猛:和诺贝尔奖大师莫滕森聊中国经济与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18:34  东方今报 微博

  戴尔·莫滕森教授,生于1939年。现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劳动经济学。因为对“存在搜寻摩擦的市场”的分析在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奠基性贡献,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2年6月底,莫滕森受邀来中国参加在美中国经济学会开封年会。由于曾任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执行长的张瑞猛博士之女儿刚在莫滕森指导下完成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张瑞猛在上海接待了莫滕森一行。从其朋友的古董收藏餐厅,到华灯初上的外滩酒吧,73岁高龄的莫滕森一直兴致盎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热情。

  在张瑞猛和莫滕森的攀谈中,作为失业理论方面的专家,莫滕森显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感兴趣。他认为,中国过去十多年经历了人口红利的高速发展阶段,几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近千万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再加上高储蓄率导致的资本金充足,产出的产品超出了国内需求,也因此累积了高额外汇储备。此时一旦国际市场需求未有效提高,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就会极大冲击发达国家的工厂开工率和就业率。当然,劳动力不会永远过剩,下一个十年,随着中国消费增长和人口红利消失,发达国家的就业压力也可能随之缓解。张瑞猛告诉莫滕森,1982年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但在国内的二十年间,才真正亲身体会了发展经济学的实践之学。

  晚餐时间在张瑞猛朋友的餐厅里度过。餐厅陈列了丰富的古董、字画、玉石、瓷器……莫滕森流连忘返了两个小时,并对一个雕刻有红楼梦众多人物的象牙微雕惊叹不已。看到此景,张瑞猛的朋友送给莫滕森一个关公挂玉。张瑞猛说:“关公是1800年前的中国圣人,代表着‘义’——道义、勇敢、公正,会像上帝一样地保护你。”莫滕森随即把玉戴到了脖子上。当介绍到中国的太师椅只有尊贵的人才可以坐时,莫滕森又童心大发,饶有兴致地坐了上去和大家合影,并追问“我像不像他们”。

张瑞猛:和诺贝尔奖大师莫滕森聊中国经济与文化

  莫滕森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右二莫滕森、右一张瑞猛)

  一顿中西合璧的晚餐过后,张瑞猛陪伴莫滕森一行兴致勃勃地去了外滩的一个酒吧。从露台望去,浦江两岸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和晚餐前欣赏到的一幅文革前外滩远眺陆家嘴的名画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陆家嘴还是烟火袅袅的渔村。莫滕森饮着啤酒,连连感慨从一个小小渔村变成繁华都市的中国式奇迹。他对张瑞猛说:“我对中国的历史、朝代都有些认知。我的女婿懂中文,常来中国做生意,孙子也在学习中文,他们以后可能来上海住。我也很喜欢来中国,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