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手记:我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采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19:25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甘孜石渠7月3日消息(记者周平)6月28日,我背上沉重的行囊,踏上了成都至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的班车,其目的地四川省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石渠县,我今年59岁,离退休还有4个月时间,这也许是我记者生涯中最后一次执行较大采访任务了。

  坐在长途汽车上,望着窗外不断闪过的景色,我的内心无限感概——想不到我从事新闻工作,到中央台四川记者站工作的第一次采访和现在的最后一次采访,都与藏区和藏民族有关。

  三十年前,也就是1982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完新记者的培训之后,记得也是6月底,我到记者站报到,见到了一位脸色黧黑的从台在来的三十多岁记者。

  他伸出手来,自我介绍说,他叫张小平,是中央台民族部的采访记者。他说此次要到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采访,并问我是否愿意与他同行。

  正好站里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记者来带我们这些新同志,就派我跟随张小平到阿坝州采访,向老记者学习实际的采访经验。

  我们也是赶长途班车,到达了阿坝州的松藩县。我们的采访地点是樟腊公社附近一个藏族村庄,离县城大约20多里,到那里没有班车,我们只好向县委报道组借了两辆自行车,骑着就出发了。

  到达村庄之后,采访了几位藏民,已是中午,早已饥肠辘辘,环顾左右,满村竟找不到一家吃的,无奈,只得厚着脸皮,敲开一家藏民的门,讨要一口吃的。藏民给了我们一些较为陈旧的酥油和糌粑,我们好歹填了填肚子,又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走。谁知走出没多远,我就闹开了肚子,急急忙忙地把自行车往路边一丢,就往路边的草丛里跑。这样跑了好几趟,才勉强回到了县里,当晚住进了县医院。

  这以后,我又跟着张小平去了好几次藏区,这些采访对我一生的记者生涯影响极大,它至少让我学会了,新闻永远不是一个享受的职业,记者为了自己的新闻价值和新闻理想,无论多么艰难的采访条件,多么艰苦的采访环境,都要勇于去承担和承受。这些采访经历使我明白了,所谓的记者,就是只要听见有新闻,就会眼睛一亮,无论多么危险,都会立即出发的那一类人。

  后来,这位中央民族学院第一届藏语专业高材生,著名的西藏通专家,曾任西藏广电厅副厅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监,中国西藏网总编,成为我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

  三十年一个轮回,我也已经成为一名眼睛花头发白的老人。人可以衰老,但他的精神世界应该永远强大,我还要继续去进行我人生的一次次挑战。石渠,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定点帮扶单位,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的海拔就高达4280米,许多人把它视为“生命禁区”,谈石渠而色变。不久前,我站一位年轻记者,到石渠去采访,谁知只在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因强高原反应而离去。

  我毫不犹豫地背着行囊出发了,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一次严峻考验,毕竟岁数不饶人啊。我只想去证明,我还可能继续去挑战极限,去证明我永远是一位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杜甫有诗云:“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挑战极限的快乐是,它永远站在人生的峰巅上,去领略一览众山小的乐趣。

  石渠,我来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