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可雨:回忆父亲吴冠中的艺术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21:26  北方新报 微博
吴可雨:回忆父亲吴冠中的艺术人生

  吴可雨

  文/首席记者张泊寒

  有一位清瘦的老人,身上有一种让人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他就是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

  吴冠中的画作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动辄以数千万元成交,但他最大的心愿和追求是让大家欣赏其画作,因此坚持不把最精彩的作品出售,也不留给家人,而选择捐赠给公立博物馆。

  吴可雨,吴冠中的长子,是当年在内蒙古插队的知青。作为父亲艺术人生的见证人,他深情追忆起父亲的故事……

  草原毡靴作画毡

  吴可雨3岁时,父亲吴冠中从法国留学回国,在北京工作。当时,吴可雨和母亲住在父亲的老家江苏宜兴,后来被接到北京居住。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很差,我们都挤在一个大杂院里。”吴可雨回忆和父母在京居住的环境,“1982年之前,我们一家住在靠近什刹海的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住了50多户人家,我们有两间屋子,外屋是我和两个弟弟住,里屋是我爸妈住。屋子里不是水泥地,而是土地,因为靠近什刹海,地很潮。那时候都穿布鞋,鞋子放在地上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鞋底都是湿的。我们家的家具非常简陋,都是木头桌子、凳子,因为潮湿,时间长了木头腿都烂了。窗棱上夏天粘一层纱布防蚊子,冬天糊一层高丽纸,自己拉煤、生炉子,这也不暖和,非常冷。外屋有一个书桌,一个旧沙发,中间摆着一个很旧的画架子,就占那么小一块地方。”

  “有一次父亲发现高丽纸很软、吸水,比宣纸便宜、结实,适合野外写生,此后出外写生便总带着一卷高丽纸。”吴可雨说,“1981年夏天,父亲去新疆写生,当地高温超过40摄氏度,加上父亲东奔西跑、汗流浃背,汗水和墨汁便一起滴在高丽纸上。若干年后,父亲当时创作的画《高昌遗址》和《交河故城》先后创下中国在世画家画价的最高纪录。而这些被世人称为天价的画作就是我父亲用汗水和墨汁,画在我们家挡寒风用的糊窗户纸上的。”

  吴冠中,一个著名的画家,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坚持着他的艺术追求。

  “画大幅的油画要离远一点看效果,父亲就出门隔着窗户看,看完了再进来画。我们在大杂院里住了25年,父亲画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想象,他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吴可雨说。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吴可雨来到内蒙古插队落户,父亲被送往农村劳动。

  “刚开始,我和父亲之间的沟通很少,直到后来我到内蒙古插队。当时我们一家人分散在5个地方,我和父亲通过书信联系,他在困境当中一直鼓励我教育我,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他对于艺术的这种执着追求。”吴可雨说。

  在那样的岁月里,吴冠中画画的条件非常艰苦。

  “1974年,父亲刚开始画水墨画,却连画毡都没有,画画时只能垫报纸或者旧床单。那时我从内蒙古插队5年后被调回北京,回来时穿着一双及膝的毡靴。母亲便把毡靴的靴头剪下来,将剩下的两片毡片拼在一起,缝成了一块两尺见方的毡子,这就是父亲的第一块画毡。”吴可雨说。上一页 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