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01:39  工人日报

  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障碍,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的许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现象一直存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一直是国内业界思考的重要问题。

  兰州大学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在一些基础学科的建设方面,颇具特色。其化学、物理、数学、大气等基础学科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敦煌学、西北民族学也很有特色。

  “兰大是甘肃省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单位,尤其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校长周绪红说。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本人在建筑学领域有许多科研成果和专利,“我的一些成果和专利,就用在了玉树灾后重建和甘肃省的一些建设项目中,而且都是直接送给他们使用,不收专利费。”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分布较广,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荒漠化现象更加严重,对该地生态安全和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其中甘肃民勤地区荒漠化土地已占其总面积的94%。

  如何有效遏制荒漠化的继续蔓延,旱生植物显得非常重要。霸王、梭梭、白刺和红砂等旱生植物不但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这些资源植物的退化日益加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培育荒漠植物的强抗旱种苗,从而提高其人工建植林的成活率,节约水资源,并降低造林成本。

  经过一系列实地的试验和改进,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王锁民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出既可促进霸王、梭梭、白刺等荒漠植物的生长,又能提高其抗旱性的钠复合肥,目前这一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钠复合肥已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地带的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得到了推广应用,且效果良好。该成果还将在甘肃张掖市、酒泉市等荒漠地区逐步推广和应用,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王锁民介绍,钠复合肥的推广,实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望形成“以沙治沙,以沙养沙”的良性治沙模式,还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作为重要药用植物肉苁蓉的唯一寄主,梭梭林的成功建植将带动“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肥料实施后,还能实现生物节水,降低造林成本。灌水由原来的2次减少为1次、施肥成本降低了40%,但项目研发的钠复合肥培育的梭梭苗木冠幅增加了22%、植株干重增加了1倍。

  阿拉善右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徐建华表示:“我们每亩地灌一次水需40元,国家今年交给阿拉善右旗的造林任务是10万亩,少灌一次水就能为国家节省400万元。”

  除了应用科研成果为当地环境和农牧业谋福利外,兰州大学的应用科学研究在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据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涂永强介绍,目前该院正与扬子江药业合作,利用其科研“特长分子合成”的研究,为其提供简化制药程序、节省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制药新工序。

  据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处长王勇介绍,近年来,兰州大学每年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实例越来越多,去年仅这项产生资金就达到1亿多元。

  “兰州大学是一所以基础科学研究著称的大学,但我们近几年来在应用科学的研究方面也更加重视,下一步我们会在应用科学的研究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形成一整套鼓励应用科学研究的机制。”校长周绪红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