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军火基地到工业博物馆 国内最大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在南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04:27  龙虎网
从军火基地到工业博物馆国内最大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在南京

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 南京市档案局供图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俄国戏剧大师果戈理说过:“当歌曲和传说都沉默的时候,还有建筑在说话。”

  在南京秦淮河畔,有一群横跨清末、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老建筑群,这群建筑被誉为“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

  “提到南京的工业遗产,最应该首先提到而且不得不提的,就是清末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也就是南京晨光机器厂的前身。”

  在金陵晚报进行“寻找南京工业遗产”系列报道的时候,读者费向金找到记者说。

  中国民族军事工业的摇篮

  现在的1865产业园,一个在老工厂遗址上建立的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它的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民俗博物馆副研究员徐龙梅表示。

  李鸿章1865年开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被誉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的摇篮”。金陵机器制造局是南京晨光机器厂的前身。洋务运动时,李鸿章看到了洋枪大炮的巨大作用,1865年,他在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的废墟上建造厂房,屋宇都仿造外国的样式建造,办起了金陵机器制造局,修理枪炮,还专门仿造西洋火器。到了1866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改名为金陵制造局,和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并称中国四大军工企业。

  金陵制造局有过前所未有的辉煌。它所生产的新式枪炮的产量和质量均占当时全国之首。到1899年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机器近1000台,工匠近1700人的大工厂,其产品包罗了20多种军用产品,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近现代中国工业博物馆

  “国内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在晨光。”徐龙梅表示,清末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却留下了一大片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一批清代老厂房、民国时期的厂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厂房,这些都成为了南京的工业遗产。现在它们已经被打造成1865产业园。“这些清代建筑、民国建筑,如同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现在厂区内有一些保存程度不一的清代、民国建筑,还保留着不同时期的铭牌和褪色的口号标语,让人们追忆那些机器轰鸣、战火纷飞的历史。原先破旧的厂房现已整旧如旧,一些已辟为厂史陈列馆,馆里最大的雕塑就是李承干厂长的头像。这里,还存放着当年的厂歌。歌词作者郭沫若,曲作者贺绿汀。这是抗战时期工友们唱的一支战歌:“战以止战,兵以弥病,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俭求知,廉洁公正;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

  锯齿形车间和“过街楼”

  1865年,李鸿章办金陵机器制造局的时候,聘请英国工程师参照英国工业建筑设计建造厂房,厂房跨度长达18米。现在部分老房子里的木质地板,都是取材自美国花旗松,坚固结实,没有虫蛀,虽然年代悠久,但至今都不腐烂。只是采取一些打磨、抛光、打蜡等维护措施,这些优质地板就完好如初。

  原厂区内至今遗存民国时期的厂房和办公用房几十间,徐龙梅印象最深的是锯齿形车间和“过街楼”。建于民国时期的七座西式楼平均高达16米,厂房之间相隔约17—18米,不利于楼与楼之间的联络。聪明的建筑师就在两楼之间建起架空的“过街楼”或“天桥”,楼上走人,楼下行车,互不妨碍,而且保证内部联络畅通,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建于民国时期的多跨连续车间,为了避免太阳光的直射和保证车间内空气流通,光线柔和便于工人劳作,就在房顶上朝北开设锯齿形的天窗,配有国外进口钢窗,并在锯齿低的地方设有白铁皮明沟,方便排水,“充分显示出近代的工业文明。”

  □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

  来源:金陵晚报编辑:孙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