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象局:今日出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07:19  新闻晨报

  □昨日15时50分许,刺眼的阳光从人民公园的大摆锤中透出。

  蒋迪雯 现场图片

  一场夹杂着闪电的雷暴雨,为今年的梅雨画上一个句号。昨天傍晚,市中心气象台发布消息称,申城今天正式出梅,紧随其后的,将是持续5天左右的晴热天气。

  □晨报记者 葛志浩见习记者 金玉蓉

  短短17天,今年的梅雨戛然而止,在这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倒黄梅”呢?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气象专家。

  “一日三警”终结黄梅天

  黄梅季最后一天,老天似乎心有不甘。

  昨日从一早开始,申城的上空就不停上演着一幕幕风云大戏。上午9时4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空气仿佛被加热了一样,户外热浪滚滚来袭;午间,似火骄阳为气温进一步助推,12时整徐家汇实况气温已超过36℃,但此时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已在累积,为此,12时04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随即一场雷暴雨在本市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崇明率先闻雷。除了高温和雷雨,昨天的天气最让人不解的是,19时20分,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中,除了提醒人们本市西部地区将有7-9级雷雨大风外,还同时提及了冰雹——这正是盛夏的“特产”之一。

  正当不少市民纳闷这样的天气是否依然是梅雨时,气象局于昨天傍晚一锤定音:“目前,副热带高压控制江南大部地区,梅雨锋雨带主要位于江淮之间,本市位于雨带南缘。明天起雨带将逐渐北抬,本市出梅。”

  未来暂无“倒黄梅”迹象

  梅雨不再是以往的“小清新”模样,而是“很雷很暴力”,不少媒体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今年的梅雨季。对此,本市气象部门认为,雷暴雨增多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以及雨带的位置变化有关。一方面,雨带的不稳定,导致本市的梅雨量偏少;另一方面,雨带位置的改变,使得本市前期处于梅雨带北侧的冷气团中,气温较常年偏低。“不过到了后期,本市处于梅雨带和副热带高压的边缘,造成了气温的快速上升,出现高温和短时雷雨天气,这样的体感前后对比明显。”气象爱好者小鬼说。

  据悉,出梅后,今明两天本市都是晴到多云的天气,最高气温甚至可能达到38℃。本周后期,以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阵(雷)雨的天气,预计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在27℃-28℃之间。而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目前本市的环流形势已经呈现出夏季环流型特征,暂未出现倒黄梅的大气环流迹象。

  今年的梅雨变得“很雷很暴力”

  17天内三次强势来袭,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

  □晨报记者 葛志浩见习记者 金玉蓉

  与以往人们印象里淅淅沥沥雨下不停的传统黄梅天相比,今年的黄梅天再次突破常规,雷暴雨强势来袭。

  出梅比往年早了近一礼拜

  今年6月17日入梅,与常年入梅日几乎持平,但许多人都未料及,这个黄梅季会在今日突然结束。近10年,本市出梅日为7月9日,相比之下今年出梅早了近一个礼拜。而事实上,让人嗅到出梅味道的是上周末开始的高温天。

  本市在经历一段时间33℃的最高温之后,气温突然蹿上35℃高温线,加上午后雷阵雨多发,一副盛夏强势来袭的模样。不过,这与今的副热带高压的性格有关。

  气象部门表示,由于今天起雨带逐步北抬,本市将彻底脱离其控制,故宣布出梅。

  降雨很集中,且分布不均

  入梅当天下午开始本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降雨一直持续到18日上午,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地区普降大暴雨。最大日降雨为奉贤区的海湾站179.6毫米,雨量超过100毫米大暴雨标准的有83个测站。

  雨水,是梅雨季的标志性天气现象,今年并不遵循“普遍而细密”的传统,相反,在本市的不同区域,降雨量相差明显,甚至不同区的降雨量相差近一倍。

  资料显示,截至昨天,本市今夏梅雨累计降水量普遍达150-250毫米,其中最大为金山站的327.7毫米,市区徐家汇观测站总降水量为176.2毫米。徐家汇地区梅雨量比近十年本市平均梅雨量209.8毫米偏少16%,而金山的降水量则又偏多134%。从降水分布来看,南多北少的特点非常突出。此外,今年的梅雨主要分三次集中出现,分别为6月17~18日、22~23日和26~27日,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由于今年雨水分布不均,因此今年的黄梅天无法以纯粹的干、湿来评价。

  前期有点凉,后期又太热

  截至昨天,本市已经连续挂出4个高温黄色预警和1个高温橙色预警。但这样的高温天,在入梅之初完全不在预料之中。统计显示,从入梅之日到前天,本市中心城区(以徐家汇站为代表)平均气温25.6℃,较常年同期(25.7℃)偏低0.1℃。这说明前期的气温总体略偏低,但最后几天,气温猛然上蹿,前凉后热的格局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本市不同地区的“热感”也有所不同,西北高、东南低,其中嘉定最高,比常年同期偏高0.3℃,而徐家汇、崇明分别比常年偏低0.1℃、0.3℃。

  黄梅天自述:猜猜我是哪一类

  □晨报记者 王治明

  上海的居民,我是黄梅天,今天就要和你说再见了。

  我知道此刻你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既希望和我早点分手、能告别湿热的“鞬势”感,又担心我走了以后被盛夏的高温全控制。但是无论你是喜是忧,我还是要走了。

  我清晰地记得今年来拜访申城的那天是6月17日,因为入梅的时候气势较大,那天一场豪雨竟下完了往年半个梅雨季的雨量,我一时疏忽只是携带了大量的降水却忘了携带闷热,所以在初访上海的日子里,你们并未感觉到典型的黄梅天所应有的“闷热潮湿”,而是在20℃多的天气里不时感到一丝丝凉爽。不知道在你们的心里,我是不是黄梅天的“楷模”。

  在上海逗留的17天里,因为来的时间不早不晚,我既不是早梅雨 (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也不是迟梅雨(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因为走的时间比近十年的平均出梅日略早5天 (常年上海的出梅时间为7月9日),我也不完全符合短梅雨(停留十来天,难得下1、2次雨)的特征,更不是特长梅雨(像1954年持续了2个月直到8月才出梅那样)。那么我到底是哪一种黄梅天呢?有人说我有点“空梅”的气质——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就转入了盛夏,但我本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你知道吗?整个梅雨季,雨量分布南多北少,虽说前期确实比较凉爽,但后期不是立即升温了吗?该下的雨我也下了,该热的天我也热了,好歹也尽了黄梅天应尽的职责。

  我知道最近几天因为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大,在持续高温的巨大压力下,你们早就认为我已经退出今年申城的气象舞台了,那我也就不再留恋了,你们尽管放心地把被子衣服拿出来洗晒吧。不过,“我可能还会回来的! ”要是再回来,你们可以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倒黄梅”,要是不回来,那我们明年见啦!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