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雷达:“智慧眼”助神九闯过黑障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09:19  金陵晚报 微博

  6月29日,在太空遨游13天的“神九”成功穿越“黑障区”,最终安全着陆。在“黑障区”,神九返回舱和指控中心通信暂时中断,航天员像被关进了小黑屋,能做的只能耐心等待。

  在黑障区的几分钟内,照亮“神九”回家路的正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雷达。“那是我们的‘智慧眼’,已经参与过很多次神舟飞船的发射、运行回收工作了。”昨天,十四所雷达总体研究室主任杨文军说,现在神九工作已经完成,一切工作归零,我们要投入下一阶段新的任务中去。

  雷达:神九飞天的“风筝线”

  神九飞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承担着飞船升空和返回过程中的雷达跟踪监测任务。6月16日的电视直播显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18时37分发射升空后,立即被酒泉的雷达监控站捕捉到,随后位于陕西渭南、山西太原、山东青岛的测控站,也相继发现并监测着神九飞船的飞行轨迹。

  雷达总体研究室杨文军主任说,十四所设计制造的雷达参与了神九飞天任务的窗口时间选定、发射、回收等各个阶段的任务过程,这些雷达就像是牢牢掌握神九飞行轨迹的“风筝线”、“智慧眼”,无论神九飞得多高、多远,一举一动都被全程掌控。

  为啥雷达不会“看走眼”

  有些网友很好奇:现在太空中有数以百计的各国人造卫星、宇宙空间站等人造航天器,雷达怎么能“看清”哪个是咱们的神九飞船,哪个是咱们的天宫一号呢?

  十四所的专家解释说,各种卫星有自己不同的轨道,在一些引导信息的帮助下,雷达就能准确截获目标,开始跟踪,测量出飞船更加精确的轨迹信息,所以雷达不会“看走眼”。

  杨文军主任说:“为了神九任务,十四所上下实行的是一把手负责制,全所上下是一盘棋,动员了该领域的科技精兵,早在神舟九号任务开始之前数月,十四所就派出技术组,前往各个地面雷达站维护设备,对于雷达的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地毯式检查’,并且细化了应急预案。”

  杨文军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十四所雷达的设备状态,在发射前两三天,做到了两小时到三小时就进行一次检查报备。

  黑障区捕捉飞船:只用几秒钟

  杨文军主任说,在神九发射升空到回收的整个过程中,十四所的雷达可谓全程参与了,在发射前的两个多月时间中,该所雷达提前开展大量工作,为最后确定发射窗口时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十四所的雷达在智能测量系统的引导下,确保万无一失地做好飞船的定位测量工作。

  而在神九返回的过程中,雷达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神九的返回舱来说,就像是一座灯塔,为神九提供安全的回家路径。

  杨文军解释说,在“神九”返回地面的时候,会遇到“黑障区”。所谓“黑障区”,是指当卫星、航天飞船等空间飞行器以很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

  这个时间段只有雷达能“捕捉”到“神九”的踪影。而这次在“神九”返回的过程中,十四所雷达执行任务完成得非常精彩,只用了短短数秒,还没来得及眨眼,就锁定了返回舱,为准确的落点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幕后:“无人区”的值守

  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宫一号,再到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十四所的专家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了一天又一天,据了解,十四所参与神九任务的团队平均年龄为36岁左右,以70后和80后为主。

  杨文军说,因为雷达一般都架设在远离闹市的蛮荒之地,比如这次神九任务有的雷达甚至架设在戈壁无人区,科研人员为了完成任务牺牲了花前月下的浓情、放弃了休闲娱乐的时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执行任务,他们数月无法回家,在奉献的同时,也因为参加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而快速成长起来。 王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