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拾荒老太为何让我们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13:20  新闻晚报

  施平

  假如没有一名年轻艺人的微博传播,80岁的上海老人朱兰珍也许永远不会被这么多人所知,她也将继续默默地每天在垃圾桶、回收站之间忙碌到深夜,随后蹒跚回到自己的陈旧蜗居。在迅速收获关注之后,朱老太是不是能快一点还清那些债务,能早一点过上安心的晚年,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她已经成为一种正能量的触媒,拨动了很多人心中的那根弦。

  其实寄托这份正能量的,又何尝只是朱老太。每当看到地铁出口处那些回收免费报纸的老人,还有那些拿着大塑料袋接收乘客抛弃空饮料瓶罐的老人,他们背后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跟朱老太差不多,有沉重的经济压力,又或者只是不愿意闲在家里,用这种方式来挣点零花钱。如果让他们的子女来评价,多半是不赞成的。 “家里又不缺这点钱,老早叫伊不要做了,坍台啊。 ”“弄得家里乱七八糟,烦不烦。 ”不仅仅是子女,在很多社会旁观者眼里,也是不怎么待见这些老人的。还记得去年夏天,在上海82路公车上一位辛苦捡纸板与塑料瓶的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捡来的几大包物品登上公交车后,遭到一名男乘客的谩骂,最终,老人携带的塑料瓶、纸张多数都被扔下了车。这段视频也被有心人传上了网络,引起不少热议。后来在采访中得知,这位老人其实就是一般的退休市民,为了打发时间、活动身体同时也贴补家用,在每天散步的同时捡一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卖给回收站。

  抛开经济因素不提,这位老人和朱老太的生活方式其实还很环保,可惜没有调查数据来统计这批老人对资源循环利用做了多少贡献,但这些老人的家里人应该知道,老人辛辛苦苦给家里增加了多少收入。朱老太直到现在还心心念念要给儿子存下买房的钱,我真不知道这位儿子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同样希望给母亲买套房,会不会每天担心晚归的老娘。报道里没有这方面的细节,或许子女不愿言,又或许是记者不忍言。

  我不想指责老人的子女,毕竟这是老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正是这种坚持才传达了自立、自强的正能量。在这种时候,很感叹于那些宁愿待在家里也不出去找点活干,被俗称为“啃老”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像这些老人那样,放下自己的脸面和不甘,去做这样的挣钱活计。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这些老人又正好摊上了“啃老”的子女,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发生。

  那些被朱老太打动的人,包括我自己,更应该思考像朱老太这样的老人需要什么帮助:像那名艺人说的,把可回收的物资交给他们,让他们少一点辛劳是一种;在看到拎着大包小包“垃圾”的老人上车后,不要嫌弃地看他们,尽可能给他们让个地方又是一种。也许后者,在精神上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存在是社会的正面事物,对他们尤为重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