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守法经营的商家岂能吃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15:04  新民晚报

  本市几家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近日联名给本报写信:专项整治本是维护道路安全、规范市场环境的好事,为何反倒让守法经营的商家吃亏?

  销售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李大明(化名)是上海一家专营电动自行车的车行老板,最近一个月,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按往年经验,7月已进入销售旺季,但现在店里的销量却比去年同期跌了30%。最近3天,才卖了1辆车。原因只有一个——不允许卖超标车,他遵守了,但别人没有。

  今年联合执法行动刚开始,李大明就把原本占店内总销量40%的“豪华型”车退给了生产厂家。“现在我只卖可以上牌的达标车,但一些消费者点名要买‘豪华型’车,我没法满足,亏了。”

  从5月起,李大明发现,身边有车行开始偷偷卖超标车。“本来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现在人家店里的品种多得多,我的生意就很难做了。”

  生产商工人做两天休三天

  “车行卖超标车,是因为还有企业在生产,没止住源头。”夏峰(化名)是本市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销售经理。“今年我们厂停产超标车后,4条生产线停了2条,工人往年这个时候都在忙着加班,现在却只能做两天休三天。”最近几天,频频有车行老板催他,快点恢复生产“豪华型”车。

  夏峰在这一行已干了8年,其间历经多次整治:“2005年和2007年,全市都有专项整治,但没过多久就死灰复燃了,这次也不例外。”

  夏峰记得,2007年整治后,企业停产“豪华型”车,支撑了2年,专卖店关掉一大半,最终还是迫于市场压力,步其他生产企业后尘,又走回违规的老路。他期盼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守法经营,他们却趁机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这样下去,守法有什么意义呢?”

  本报记者叶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