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高车补”能否产生“最好效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17:18  国际在线 微博

  今年4月,温州出台新政推行公务车辆改革,因正处级每月交通费补贴3100元/月等因素,被外界称为“三高车改”:涉改车辆比例最高;保留专车的干部级别最高;车改后的补贴最高。(7月2日《新京报》)

  公务车辆改革喊了很多年,现在在一些地市终于从雷声大、雨点小过渡到了进入实质性的改革阶段,这是让人欣喜的改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车补来推动公务车改革的路子仍然在探索之中,甚至还在争议之中,因为现实的公务用车需要和有限的财政补贴之间如何平衡,车补该怎么发、发多少合适,仍然处在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一时半会还难以达成共识。

  此次温州的车改被称为“三高”车改,笔者对于前“两高”并无异议,而且还十分赞同。涉改车辆比例高说明温州市政府对公车改革决心非常大,一改到底,除了市委领导等省管干部,其他局长一律取消座驾,这个力度在全国也是排在最前面的,这点值得肯定。但笔者对于车补多少按照行政级别进行补贴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众所周知,在机关事业单位,跑腿最多、经常需要外出的可能是中层领导干部或者普通科员和办事员,真正的局长、副局长级别的领导反倒是经常在办公室坐镇指挥,除了去市政府开会和偶尔的到外地市开会,基本不会处在一个经常需要打车到处跑的状态。所以,按行政级别进行车补发放,必然会产生一个让人尴尬的现象:经常跑腿、经常需要车辆的科员可能一个月车补才300元,但打车就得需要八九百甚至一千多,那剩下的部分难道只能科员自己出吗?这显然不太合理;另一边呢,局长、副局长们可能一个月也出不了几次门,但一个月的车补却在两千元以上,最后这笔费用全都进了自己的腰包,甚至可能分文没动。

  笔者说可能分文没动,这里又牵扯到另一个情况,那就是各单位都保留了一些必备的执法或者应急车辆,如果说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有急事的时候使用了这些车辆,这车补又该怎么给呢?而根据现实的官场规则来讲,如果说一把手想用某一辆车,别说用几次,就是长期征用,恐怕在本单位内部也不会有人敢说个“不”字,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恐怕还是个问题。

  还有,车补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合不合理,有没有一个公示的过程,到底车改后能节约多少公务用车的费用,怎么核算,节省下来的费用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至少在目前看来,都还待解。

  但是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现实例子是,温州市发改委车改之前,该委及下属单位有24辆(其中1辆借用)公车,2011年费用支出约为133万元。车改后,根据《温州市发改委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单位(系统)及下属单位发放人数156人,月发放总额135000元,年发放总金额162万元,人均车补1万多元。等于是,车改后比车改前每年多支出近30万元……

  如此高昂的车改成本,到底是成功的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过场,恐怕还得需要相关部门列出车改成本的一本“细账”,才能给公众一个交代。最有决心的温州车改,能否在最高车补之外,产生最好的车改成果,恐怕还得需要时间和政策完善来检验,对此我们会拭目以待。(王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