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歌声传承彝族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20:10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报道: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据考证,“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而发现这一历法的地方正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这里虽然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厚、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但由于这里的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因此,经济发展滞后,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由此,也导致许多民族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和传承,甚至包括彝族人日常沟通所用的彝族语言。当地的一位老师说:“到了我们这一辈,对于彝语、彝歌就并不是太擅长了,因为小的时候,被家里面送到外面去读书了我们彝家有一句话,彝族人民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好多歌曲以前是广泛流传的,可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现在已经失传了。”

  在彝族文化里, 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特色的就是民歌。这些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歌谣,唱出的都是如何欢乐的劳动,怎样忧伤的失恋,婚礼是多么庄重,祭祀有多神圣,历史如何悠久,它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生活状态。因此,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靠口耳代代相传的民歌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去年6月,以“金葵花”命名的彝族少儿合唱团正式成立,并聘请当地民间老艺人及相关专业教师,为合唱团作长期指导及任课教师。从此,云之南、山之畔的彝族小精灵们便插上了歌声的翅膀。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金葵花”彝族少儿合唱团的孩子们用彝语诠释《武定的牡丹十里香》。“金葵花”彝族少儿合唱团辅导老师尹泽惠介绍说,“现在有16名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来自农村的彝族家庭,他们的生活条件不算好,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音乐。我们的合唱团以合唱为主,平时作一些培训、学习,内容以民族民间歌舞为主。”

  为了让“金葵花”彝族少儿合唱团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去年8月,当地政府组织了三批志愿者一起走进武定大山,深入探访彝乡,从而搭建起了一座城市文化与山区少数民族音乐沟通的桥梁。被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所打动的志愿者侯晓格介绍说,“我们在山上采访那些老艺人的时候,那些老艺人和这些小孩互动,他们就特别喜欢和那些老艺人互动,并且老艺人教他们唱歌、吹叶子时,(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我觉得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还是很喜欢的,只是说现在因为还小,了解不是很深入。”

  的确,孩子们还小,传承民族文化仅仅依靠一支合唱团,是远远不够的。今年4月25日,当地政府在武定县近城小学举办了“金葵花”彝族少儿合唱团音乐教室落成仪式。近城小学民族氛围浓厚,创建于1908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办学经验的百年老校。音乐教室里配备有录音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还有各种乐器,如钢琴以及独具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乐器巴乌、葫芦丝等。

  在音乐教室落成仪式上,“金葵花”彝族少儿合唱团的小朋友们还向大家展示了近一年的培训成果。伴着彝族乐器月琴独特的弦音,孩子们用天籁般的歌声唱响了《正月十五赶猫街》,生动地介绍了以歌舞会友的彝族,音乐时而欢快,时而缓慢,表达着彝族人焦急期盼相聚,聚后又难舍难分的感情,让观众回味无穷。而动听的《马缨花》让人仿佛置身于九山十八岭开得火红旺盛的马缨花丛中,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和忧愁。

  著名彝族艺人、彝族文化传承人——罗凤学,还身着古朴的彝族服装,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闷笛演奏,清脆悦耳的笛声伴随着浓厚的山歌风情,把大家的心都带到了彝族山乡的高山深箐及田间地角。

  在欢快活泼的旋律中,合唱团的小朋友们高兴地拉起了在场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的手,围成了个大圆圈,跳起了彝族传统舞蹈——跌脚舞……落成仪式简单朴素,但浓浓的彝族文化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合唱团一位孩子的家长也真诚的表示:“我希望把他放到这里来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一方面也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就是能够传承我们的彝族文化。”

  歌词中唱到:“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我们不常相聚,但总有相聚的时候。彝家有个传统,待客要用酒,彝家的美酒献给亲爱的朋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