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酸梅汤、藿香正气水、漱口水能让人“被酒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1:42  中安在线 微博

  近日,网上盛传有人喝酸梅汤后开车,被民警测出酒精浓度超标,并且有媒体总结了一下可能会被测出酒驾的多种食品或药品等,其中就包括酸梅汤、藿香正气水、漱口水。喝下酸梅汤、藿香正气水,使用漱口水真的会被测出酒驾吗?记者昨天亲身实验了一下。

  实验物品:酸梅汤饮品

  测试结果:不含酒精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上阜阳市交警支队宣传科工作人员,对方告诉记者,可以带上酸梅汤到交警队,喝过就进行检测。

  记者购买了两瓶450毫升酸梅汤饮品,来到阜阳市交警二大队值班室,在民警准备好仪器后,记者打开一瓶酸梅汤,一口气喝了200多毫升,然后立即进行检测。

  “100毫升酒精含量为零毫克,说明喝酸梅汤后没测出酒精。”民警王瑞告诉记者,测试结果显示,喝酸梅汤饮品不存在被检测为酒后驾驶的情况。

  小贴士

  制作酸梅汤比较简单,主要用的是乌梅、甘草、山楂、冰糖等,加水煮后冷却即可。其中,乌梅含有丰富的果酸与苯甲醛等化合物。乌梅在经过水煮后,酵母被杀死,不会产生酒精,而生鲜乌梅,密闭放置会产生酒精。

  实验物品:漱口水

  测试结果:醉驾

  3分钟后显示正常

  记者随后到阜阳市一家药店购买了藿香正气水和漱口水,前往交警部门进行测试。

  记者打开一瓶漱口水,连漱了三次,接着进行酒精测试。几秒钟后,酒精测试仪发生“嘀嘀”声。记者也感觉很奇怪,难道被测出来是酒驾?

  “好了,数据出来了,220!怎么显示是醉驾啊?”王瑞一边看着测试仪,一边惊奇地说。数据显示,100毫升酒精含量为220毫克。对于这个结果,记者也感到很意外。尽管网上盛传用漱口水可以测出酒驾,但竟然查出醉驾,记者还真没想到。

  不过,记者休息了三分钟,再次进行测试,这次显示的数据为17毫克。民警告诉记者,这表明酒驾够不上了,再休息几分钟,可能数据就显示为零了。

  小贴士

  部分漱口水内含有乙醇,如果使用漱口水后立刻测试,酒精含量也可能会够上醉驾标准。一般3分钟后恢复正常。司机朋友们购买时应注意选择无酒精含量的漱口水,如果使用了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后,可以用清水反复漱口。

  实验物品:藿香正气水

  测试结果:醉驾

  5分钟后显示为零

  漱口水实验结束后,记者到交警办公室外休息了一会儿。随后,记者再次走进办公室,测试喝藿香正气水。

  在喝藿香正气水之前,记者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此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每支10ml装。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半支~1支。

  为了能让实验数据更真实客观,记者打算喝够治疗感冒的一次药量。记者拿过一支藿香正气水,喝了三口,将一支喝完。喝完后,办公室里都有一股中药味。

  记者随即进行检测,测试数据显示为100毫升酒精含量为220毫克,也属于醉驾。5分钟后,记者再次进行检测,酒精测试仪上显示为零。但据了解,喝藿香正气水后进行酒精测试,可能会出现反复的情况,虽然可能被测出是零,但过一段时间可能还会被测出有酒精含量。

  小贴士

  藿香正气水是夏季常用解暑药物,由藿香、苍术等10味中药用40%~50%乙醇做溶剂制作而成。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上一般都明确写有“本品含乙醇,服用后不得驾驶机动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的字样。如果一支下去,还是乖乖在家里待上半个小时再上路吧。(王振宇)

  特别提醒

  血检能弄清是否“被酒驾”

  阜阳市交警二大队队长李保林告诉记者,他们在检查中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一名驾驶员反映喝了藿香正气水,才显示有酒精含量的。民警就对这名驾驶员稍等几分钟再测,“然后,再测就没酒精显示了。”

  李保林说,如果在检测酒驾时,有人反映自己食用或饮用了这些食物或药物,民警可以隔几分钟再进行测试的,一般测试以第三次为准。如果驾驶人仍有异议,可以进行血液检测,而血液检测是不会说谎的。但如果驾驶人真的喝了酒,想拿这些来做掩饰,也是能查出来的。

  延伸阅读

  这些食品药品含酒精

  食品类: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糟鸡(肉)、啤酒鸭、酒酿圆子等。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猕猴桃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药品类:藿香正气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此外,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