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绩考核如何拯救舌尖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2:39  重庆时报

政绩考核如何拯救舌尖中国

  7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该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7月4日《新京报》)

  就在前两个月,一部有关饮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两种舌尖上的爱国主义”之争。在“传统饮食的味道”之外,有论者就认为:“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充满晦暗与肮脏,是由有害的添加剂、地沟油、增白粉、瘦肉精、农药残留、荧光粉、反式脂肪酸写就的。”这样的说法也许激烈,但却或多或少道出了食品安全逼仄的现实。

  这种现实,有时不仅表现在食品安全事故被频繁曝光,更有食品监管“多龙治水”格局下,公共监督缺失,问责乏力,以致食品安全事故未能有遏制之象。这种情境下,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将食品安全问题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与他们的利益直接关联,便很可能改变目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鸡肋”现状。可以想象,考核一旦真正实施下去,无论是各食品相关部门的职责厘清、监管力度还是立法完善、经费投入,都可以更快速地推进下去。

  事实上,早在去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都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现在,食品安全政绩考核的范畴扩大到了全国,“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也只有这类“一票否决”的政绩考核,才可能让地方权力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抱持痛感,从而自觉地将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监管权力集中起来,有的放矢,进行总把关和总负责,从而最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多龙治水”却无人问责的难题。

  食品安全有政绩挂钩,当然是好事。不过,在现实中,与政绩挂钩的考核却不止一个食品安全。且不说地方政绩会不会被另一些与食品安全无关的漂亮数据包裹,就拿一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来说,“被瞒报”往往不是什么稀奇事。即使地方违规发展,常常也能拿出好看的数字。而这,却往往成为地方政绩的重要部分。这种情境下,“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会不会在现实操作中走样,成为“被捂盖子”、“被瞒报”的对象,食品安全数据会不会披着“皇帝的新衣”,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则依然存在疑问。

  说白了,在“数字出官”的传统行政考核大背景下,与地方官员政绩相关的考核如何避免在现实落地中被扭曲,成为一种形式,恐怕更是“食品安全政绩考核”实施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要忘了,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倘若这样的考核不能最终在民主与法治的框架下,做到公开透明,不能让社会、舆论监督、消费者维权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大力量,从而让政绩考核落实到民意,那么,仅是局限于内部监管、内部问责的考核,又如何拯救舌尖上的中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