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石成金”的景区策划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2:59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点石成金”的景区策划大师

浯溪碑林景色资料图片

“点石成金”的景区策划大师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资料图片

  “鲜卑皇族文学家元结”系列之

  3

  □记者 盛夏 实习生 李梦竹

  引子

  PREFACE

  元结在广西、湖南担任地方官时,因酷爱山水,发现美景就写诗作文推介,并让好友颜真卿撰写,借助双重影响力把一处风景推介到全国。

  湖南永州祁阳浯溪碑林,他是缔造者;湖南永州江华县阳华岩摩崖石刻,他是始作俑者。他还是广西桂林山水的发现者之一。搁现在,元结完全可以冠以“景区策划大师”的称号。

  元结之所以有如此作为,深层的原因,还是他青少年时期在鲁山养成的山水之嗜和道家隐逸之思,而这更要从中国文人与山水间的关系谈起。

  中国山水胜迹很多,但在“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里,老百姓被束缚在土地上,只有少数有钱有闲者才有参与旅游的可能性,导致诸多好山好水“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文人各种形式和目的的旅游,使得他们成为风景的发现者、歌咏者甚至打造者。

  文人旅游形式有多种,一是求学访友、传学布道、稽古验志、丰富阅历;二是因在外做官、遭贬远放等踏上旅途;三是文人以行乐为目的短期出游。

  文人因旅游结缘山水,使得江山名胜十有八九与文人有关。郁达夫道:“江山也要文人捧,至今湖堤尚姓苏。”

  古代文人多形式的“旅游”,有对天地人生的体悟,有对自然细致入微的审美体验,与当下旅行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完全不同。作家张承志道:“今天我们的游客,就像一群‘宾馆的生物’。”

  古代文人旅游,是生命必需而非纯粹休闲。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一代诗仙诞生;怀素旅游中感悟“夏云多奇峰”,体会草书运笔的千变万化,一代书圣诞生。

  古代的风景,还慰藉着文人脆弱的心灵。他们大多儒道兼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退居后,山水是心灵的补充与替换,是情感的回忆与寄托。

  古代文人旅游最突出的是个性化旅游,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景点原本“非著名”,因他一篇文章,成就了一个千古景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半夜喝点酒泛舟江上,感慨挥洒成文,使得赤壁暴得大名。其他如谢灵运、李白等,大多是他们造就景点,而绝少纯粹出于对“景点”膜拜的单纯旅游。

  元结所为,是典型的个性化旅游。他身体力行,用最朴素的“策划”手段,于偏僻之地发现美弘扬美,为后世增加风景中的人文含量。他的题诗、赋文,包括“造字”的“行为艺术”,使他亲热过的山水风景成为“人文山水”、“人文名胜”,“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名声”。

  “造字”炒作,成就“三吾”碑刻

  767年二月,道州刺史元结,从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经湖南祁阳阻水,发现一条“北汇于湘”的无名小溪,景色幽胜,自造“浯”字,命名为“浯溪”,意在“唯吾独有”,撰《浯溪铭》,浯溪从此得名。

  元结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怪石命名为“峿台”,撰《峿台铭》;还在溪口“高六十余尺”异石上筑一亭堂,命名“亭”,撰《亭铭》。他以吾为主,各加偏旁,自造三字,表达了自己喜爱此地山水,为之陶醉的情怀。

  他后来将三铭交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有“三吾碑”之名。这三块碑艺术价值很高,特别是唐相袁滋书写的《亭铭》碑,现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视同“国宝”。

  中国历史上,文人造字并能流传至今的,十分罕见。元结为何要造字呢?

  鲁山自古有“仓颉死葬鲁山”的说法,还有仓颉墓与仓颉祠。在鲁山长大的元结,是否受家乡前贤影响萌生造字想法呢?从情理上讲,大有可能。

  浯溪命名之后,元结开始细玩此地风光,他发现这个因他的到来才有了名字的“新景点”,风光极是宜人,便萌生了将此地推介给世人的想法。

  怎么推介呢?他发现浯溪之畔,苍崖石壁连绵78米,最高处拔地30余米,如斧削成,且有大片岩壁光滑平整,为摩崖文字天然刻处。

  771年,元结找出自己十年前的旧稿、文学革新典范之作《大唐中兴颂》,请求好友颜真卿不远千里来此,大笔书写,并于夏六月刻于摩崖上。

  中兴碑高3.2米,宽3.3米,全幅面积10.56平方米,21行,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径约15厘米。

  浯溪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3岁所书,激越高昂,气势磅礴,为颜氏最成熟、生平最得意的唯一巨幅作品。之后,历代书家为之倾倒,“丰碑读一过,百拜不能休”。乾隆皇帝见到拓片,视为“天球拱璧”。

  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古今中外皆知”。

  元结悉心将浯溪打造成一个文化沙龙,之后历代文人穿越历史烟云,加入到玩字赛书的游戏之中。1200余年来,历代名流因对《中兴颂》摩崖石碑的仰慕而愿与其为伴,他们打碑刻石,浯溪满山皆字,浯溪碑林,成为国内第二大露天碑林。

  “策划大师”元结这样点石成金,大手笔打造《中兴颂》摩崖石刻前,其实已经作了一次尝试。

  766年,元结来到湖南永州江华县,看到江华县境内一水石相映处风景绝美,即建亭取名寒亭,作《寒亭记》。“寒亭暖谷”后成为“古江华八景”之一。

  江华境内有个敞开式岩洞阳华岩,一股清泉自阳华岩腹中流出,晶莹澄澈。洞内阳光充沛,洞壁平整,是刻石题咏的天然所在。元结见后写下《阳华岩铭并序》,由书法家瞿令问以每字三种字体(隶书、大篆、小篆)同时书写,刻于岩壁。

  这一摩崖石刻长290厘米、宽73厘米,是阳华岩内最大的碑刻。名显、文美、字奇,成“三绝”。此后,跟风题刻者甚多,此地成为“古江华八景”之一,名“阳华胜览”,现为“国保”。

  先是阳华岩,后是浯溪畔,元结开创了湖南自唐后摩崖石刻盛行的风气。他以一种极富文化内蕴的“策划”,利用个人影响力,巧妙地把野山野水变成了人文胜境。

  题刻象鼻山,使水月洞美景天下闻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象征便是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桃花江汇入漓江处,山西麓突出伸进水滨,中间形成巨大透洞,清澈见底的漓江自北而南穿流而过,洞顶倒映水中,仿佛一轮满月浸于江中,随水波上下浮动,被称为“水月洞”。

  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元结出任容州刺史(今广西北流)兼容管经略使,从湖南道州坐船沿湘江来到桂林。

  此地只是他途经的一个驿站,但好山好水逃不过资深“驴族”元结的双眼,他敏锐发现水月洞景色,挥笔书写了“水月洞”三个篆书大字,刻于崖壁之上,开创了象鼻山摩崖石刻之先河。

  元结担任容管经略使时,在广西容县修建了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目的是为了操练军士和欣赏风景。经略台建成后,成为地方名胜。之后历代地方官员慕元结之名,都有修复,至今经略台上尚留明代所建真武阁。全阁用近三千条大小各异的铁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相互制约,组成优美稳固的统一体,被称为“杠杆结构,巧夺天工”。

  元结“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除了在桂湘两地发现与打造多处“景区”外,还创作了大量游记作品,如《寒亭记》、《右溪记》、《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夜宴石鱼湖作》、《宴湖上亭作》、《九嶷山图记》等,这些地方均成为现在的旅游胜景。

  元结以其游记文学成就,成为唐代著名游记作家,《中国游记文学史》记载:“如果说柳宗元是唐代游记文学高峰,是中国游记文学成熟标志,那么,元结的游记创作则是中国游记文学走向成熟的前奏。” “柳宗元以元结为师,充分吸收了山水与自我情感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使得情境高度统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