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包工头叔侄自掏10万救农民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4:39  京华时报
包工头叔侄自掏10万救农民工

包工头张玉通(左)将梁胜富搀出医院,准备送病愈的他回老家休养。本报实习记者赵恩泽摄

  59岁的农民工梁胜富遇见了“稀罕事”。两个月前,梁胜富结肠破裂,被工地包工头送医抢救。住院54天,包工头张国增、张玉通叔侄为其支付了10万余元医疗费用,照常结算病期工资,连其妻在京照顾他的费用也一并报销。

  “知道他们付不起钱,但工人病了就得管,这是人的基本良心。”张玉通叔侄说自己也曾是农民工,这不是什么大事。

  工人发病老板送医

  梁胜富家在四川绵阳农村,以种地为生。因为家里穷,多年没有积蓄,今年2月,他跟着十几位老乡来到北京,进了丰台区小屯西路首开馨城工地的配套项目打工。由于年龄偏大,59岁的他主要做些扫地看院的工作,偶尔也推推水泥车。

  梁胜富回忆,5月8日下午,他出去和朋友吃饭,喝了不到一瓶啤酒。当晚回到工地宿舍睡下后,凌晨3点左右,他感觉肚子突然疼得厉害,他捂着肚子硬挺着,“工友们也都没在意,以为没啥事。”但腹痛越来越严重。第二天早上6点多,老板张国增正好到工地来,听到工人们的汇报,赶紧开着车就把梁胜富送到了附近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

  经检查,梁胜富结肠破裂,院方当即为其安排手术。梁胜富的主治医师宋大夫说,梁胜富得的是特别急性病症,“打开腹腔一看,全部都是脓。来得很及时,如果晚个半天,可能就没命了。”

  病愈出院亲自迎接

  手术后,梁胜富便被安排进了ICU重症监护室。

  张国增说,入院时医生告诉他,梁胜富这病很重,“说要住院,得花好几万块钱。”他知道梁家穷得很,梁胜富又只干了一个多月的活,身上没钱,便一声不吭先给垫上了手术及住院押金。

  20天重症监护室,54天普通住院病房,梁胜富病情基本痊愈。接到医院通知后,身在河北的张国增给侄子张玉通打了个电话,让张玉通去接梁胜富出院。

  7月2日上午8点半,张玉通早早赶到医院,为梁胜富缴清余款,并办理出院手续。说起救助工人的事情,48岁的张玉通憨厚地笑着,总是避而不答,忙着往返病房和缴费处之间。被问得急了,他把手一摆,“这没啥说的,在我的工地上,不管是工伤还是得病,首先抢救人。”

  经结算,梁胜富治病一共花费了10万7千余元。“有一部分是我叔叔拿出来的。”张玉通说,工地上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他都帮忙付医药费,不以为奇。“医生最初说五六万块钱就差不多了,但是梁胜富身体比较弱,医生说得调理,这钱打不住,那当然要接着住院。”

  帮忙买好回家车票

  办好手续,张玉通当即为梁胜富订好了回家的卧铺车票,并安排一位工人全程护送。他还买了一堆营养品,奶粉、鸡蛋,并一个劲儿叮嘱梁胜富回家之后要记得按时吃药。

  从始至终,张玉通没有提医疗费的事。

  对于梁家来说,10万块钱无疑是一笔巨款。

  在病房里收拾东西的时候,梁胜富闷着头不说话。妻子艾全花一个劲地说,老板是个好人,但她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表达自己的感激。“如果不是有老板帮忙,他肯定就死了。”

  丈夫生病的时候,她正在老家带外孙、收割庄稼,一个星期之后才忐忑不安地赶到北京。两人17岁的儿子正念着职高,还欠了4000多元的学费,家里一贫如洗,“在家根本挣不上钱,不然也不用出来打工。”没想到的是,老板不仅没问她要账,还安慰她要好好治病,“老板说,万一不行,还要帮我安排个工作”。

  艾全花说,张国增和张玉通,两位老板是全家一辈子的恩人,以后儿子有了能力,一定要好好地报答。她没敢说以后要还账,“儿子以后还是出去打工”。

  说着说着,艾全花流下泪来。木讷的梁胜富站在一旁听着,用衣袖擦了擦眼睛,满是皱纹的脸上也被眼泪润湿。

  义举得到多人颂扬

  在武警总队第三医院外科病房,说到梁胜富的老板,医生、护士都赞不绝口。

  一位护工说,在住院期间,张国增几乎每两三天就要到病房里来看望一次,还带着水果、牛奶。医生也说,梁胜富的病一向都是和张国增联系,“当时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如果不是各方面配合得好,病人很危险。”

  梁胜富的事在工地上也广为流传,对于老板的义举,工人们纷纷伸出了大拇指。“如果是在四川老家,别说家里穷,就是有钱,也一定抢救不过来。”

  这事在工人陈应富眼里不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他是梁胜富同村的老乡,跟着张玉通打工已十四五年,现在已经做到了带班主管。他介绍,张玉通叔侄为人谦和,从刚起步时,自己就跟着他们了。“老板做人仁义,那是没的说。只有我们工地,老板才和工人一块吃饭。”他说,以前工地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工人生病了,老板也掏钱帮忙治,只是数额没这次大。

  “当时送医院我就跟老板说了,梁胜富家里穷,付不起钱。”陈应富说,更难得的是,在住院期间,梁胜富的工资仍照常发放。甚至艾全花在京期间的生活费用,也全部是张玉通叔侄负责的京诚建筑工程劳务分包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我就一句话,有良心,终会得回报。”他如此评价老板的行为。

  ■对话

  张玉通:这是人的基本良心

  京华时报:送梁胜富去医院的时候,你们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吗?

  张玉通:他来工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孩子还在上学,家庭贫困,我就让他干些轻松活,挣点钱。去医院的时候,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不管怎么样,先治病再说。

  京华时报:开始医生说五六万,后来不够了,没想过让家属自己出钱?

  张玉通:家属拿不出钱来。我们认为,既然是我们的工人,在我们工地病的,不能说病治到一半就不管了,十万就十万吧。那时候,梁胜富两口子还一天打三个电话,说要出院。我们一问医生,还不行,就硬要他们多住了5天。

  京华时报:那这笔钱还要他们还吗?

  张玉通:他们在老家有合作医疗,能报销就报点,但我们也没指望他能还上。

  京华时报:以前工地里发生过这类事情吗?

  张玉通:有过好几次。原来也是一个他们四川的工长,老婆得了急病,花了两三万块钱,现在我们还有联系。还有一个河北邢台的女工人,才30多岁,2005年时得的脑血栓,也花了几万块。离我们家有个100多公里,我过春节还去看过他们两三次。几年下来,几个人加起来花了有个小二十万吧。

  京华时报:公司同意出钱帮他们治病?

  张玉通:我们根本就没跟公司打招呼,都是我跟我叔自个掏的,报销太麻烦了。

  京华时报:为什么愿意帮工人掏钱治病呢?这并不是工伤。

  张玉通:人家来我们这打工,如果不管,我们良心上过不去。我有点积蓄,就帮人家一把。

  我老家在河北廊坊,也是农村的,20岁就出来打工。1986年到北京,一开始就是在建筑工地,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建筑队。原来做工人的时候,也有工友生病的,三两千的能解决,多了他根本解决不了,很明白工人的苦处。

  京华时报:大家都说你们这样的包工头很罕见,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你怎么看?

  张玉通:我觉得没必要。这很正常,职业道德也好,这是人的基本良心。

  ■公益律师

  如此案例十分少见

  北京义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茂林是长期从事农民工维权的公益律师,他就此分析,梁胜富的病并不属于工伤,张玉通叔侄全额支付医疗费的做法十分少见,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朱茂林介绍,根据北京市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外地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外地农民工办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手续以及没有按时足额缴费,外地农民工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规定支付标准支付。”

  朱茂林分析,梁胜富已经和建筑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如果梁胜富没有参加医保,他的医疗花费原本应报销部分,用人单位便有责任和义务予以支付。他介绍,自己曾经接触过类似的案例,并为农民工讨资成功,但总体而言,农民工群体由于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有限,维权的意识较差,“别说生病,往往发生了工伤都自认倒霉”。

  朱茂林说,他接触到大量的案例,发生事故后,包工头往往推卸责任甚至否认劳动关系,张玉通叔侄的及时救助行为值得赞扬。“这原本是一种法定义务,但能做到的却很少。”他说,张玉通叔侄的事迹值得颂扬,但其实这也是将道德底线当成高标准,无疑是对现实的另一种讽刺。

  本报记者雷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