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甘肃 “诗歌八骏”:文学陇军又一“千里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5:18  兰州晨报

  

文化甘肃
娜夜
文化甘肃
高凯
文化甘肃
古马
文化甘肃
第广龙
文化甘肃
梁积林
文化甘肃
离离
文化甘肃
马萧萧
文化甘肃
胡杨

  “甘肃诗歌八骏”诞生了。

  由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八人组成的诗歌方阵,在继广受文坛关注的“甘肃小说八骏”之后,接力领跑文学陇军。

  “甘肃诗歌八骏”代表着“诗歌大省”当下诗歌的创作状况……

  从“牧马人”到“马”的转换

  30年前,高凯的命运因诗歌改变了。

  报考西安美院落榜后,在合水老家的麦地里,19岁的高凯收获了组诗《在田野上》,后来获“1983年飞天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算起,组诗《在田野上》并不是高凯发表的第一首诗,但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因为这个奖,务农一年的高凯被选拔为民办教师,后来转干,再后来被调到了兰州,现在他是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也是刚刚诞生的“甘肃诗歌八骏”之一。

  入选“甘肃诗歌八骏”,让高凯有了一个角色的转换,他自己笑称这样的转换有些“尴尬”。圈里人都知道,高凯是备受文坛关注的“甘肃小说八骏”这一文学品牌的“牧马人”和幕后推手。

  所谓的“尴尬”,只是一句戏谑之言,在“甘肃诗歌八骏”设置的成果量化计分、诗歌影响力、评委观察加分等种种选拔“门槛”面前,在15位候选者中,高凯的成绩排名第二,无可争议地挺进了“八骏”之列。

  最主要的是,“八骏”是高凯自己想要的,他说他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来——回到诗人自身。“对于我来说,从连续三届共八年的‘小说八骏’幕后创意人和推手到此刻入选‘诗歌八骏’,跑到前台,角色转换,甘苦自知。这八年里,我其实都在台上。”

  在诗坛,一个诗人的影响力,应该不在于成果量化等硬邦邦的指标上。像高凯,在没有“八骏”头衔之前,他就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立足甘肃以及中国诗坛。前不久,高凯的诗歌《村小:生字课》被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全国高等师范学院通用教材;三年前,高凯凭借组诗 《陇东:遍地乡愁》摘得首届“闻一多诗歌奖”,并获中国新诗百年来最高奖金10万元。

  陇东诗群代表

  “甘肃诗歌八骏”评委、甘肃作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高平将甘肃诗人群体分为兰州、陇东、天水、河西、甘南等几个板块,如果按所处地域而言,高凯无疑是兰州板块的代表,而远在庆阳油田的第广龙就是陇东板块的代表。

  第广龙是“诗歌八骏”中第一位参加“青春诗会”的。

  “‘青春诗会’是《诗刊》多年坚持的优秀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刊》就发起了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个诗人进行集中推荐的活动,写诗的人都以上‘青春诗会’为荣。”第广龙说,甘肃前后共有22名诗人参加了青春诗会。

  同是60后,第广龙走上诗歌创作的经历和高凯差不多,都少不了受到那样一个充斥着浓浓文学气味的时代的影响。“我上中学就开始喜欢诗歌,也写了不少。18岁的时候,我在家乡平凉的一个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了我的处女作——《我最平常》,坐在下面的诗人老乡随后就把我的诗要去在《飞天》上发表了。只是这本《飞天》我一直没有见到。1983年,我出差去陕北吴起,晚上在街上走,在街头一家小商店里,看到一个营业员拿了一本《飞天》就着油灯在看,正是发表我诗歌的那一期,就说好话要了过来。”

  在今年5月一个月中,第广龙竟然写了30多首诗,这连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人说诗歌是属于青年的,我都快奔五的人了,还在写,还能这样高产,这只能说明我对诗歌是真的热爱。”第广龙说现在写诗和过去不同了,18岁的时候他会写出“我可以伟大”这样的诗句,现在不会了,现在诗歌归于常态,不那么热闹,也难以借此轰动出名。现在他写诗会进入一种没有世俗欲望的平和状态,只写自己愿意写的,只想着写出自己满意的。

  青年诗人

  和高凯、第广龙这些成长于那个文学兴盛时期的60后不同,“诗歌八骏”中最年轻的离离在她生活的周围是很少有人读诗的,是几乎听不到和诗歌有关的声音的。所以,离离说当她面对诗歌的时候“内心是很惭愧的”。

  离离写诗完全出于偶然。“2005年夏天,我在某个论坛看到一些诗歌,那些文字仿佛击中了我体内某些沉睡很久的东西。当我像他们用分行的形式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有位朋友夸赞道:文笔不错,可以贴到论坛试试。也许那就是我诗歌写作的开始吧。”随后的两三年里,离离说她的写作主要集中于网络各大文学论坛,像榕树下、红袖等。

  离离喜欢那些朴素的、来自内心的、感人的,并有一定担当和积极指引的诗歌。但她从没想过诗歌会把自己带到哪里,或者自己会将诗歌写到什么程度。离离不是专业诗人,她有一份中学外语老师的固定职业,现在她觉得自己能安静地写诗,是因为一份爱——喜欢自己的儿子在朗诵完她的诗歌之后说:“妈妈,我爱你。”

  甘肃“现代”诗歌传承

  “‘甘肃诗歌八骏’是甘肃诗人第一次以一个群体的姿态在中国诗坛的集体亮相。”甘肃作协副主席、甘肃诗歌八骏评委马步升很强调“甘肃诗人”这一称谓。

  他说:“八骏”品牌的连续推出,打破了甘肃文学自古以来的单兵作战状态。“按理说,文学从来都是以个体姿态出现,代表个体文学价值的艺术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着相近文化背景和艺术趣味的创作群体,如果获得某个群体的名号,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是优于个体的。”

  遗憾的是,自古甘肃就缺这样聚合效应优于个体的文学群体。

  “除了唐传奇的‘陇西三李’,几乎所有人都是以个体身份单独面对中国文坛的。虽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文学群体也有甘肃文学家的加盟,比如明朝‘前七子’的李梦阳,‘嘉靖十才子’的赵时春等,但他们都是‘加入者’,并不具有地域文化的意义。在漫长而辉煌的中国文学史上,甘肃文学家缺少文化上的血脉传承。”在马步升看来,甘肃文学上的血脉传承始于“现代”。他说甘肃当代文学是借“外地人”之手发轫并繁荣的。

  李季、闻捷等一批受过现代文学教育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涌入甘肃,这对于甘肃当代文学有着标志性意义,正是他们的加盟,激活了甘肃沉寂已久的文学传统,而在当代文学的前三十年,正是这些人组成了甘肃作家的主要阵容。

  甘肃本土作家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集中“爆发”。

  “以戏剧打头,诗歌随后,继之以小说、散文,一批批带着鲜明甘肃文化印记的文学作品冲出甘肃,走向全国文坛。其中,诗人的阵容最为齐整,代际传承最为明显。”马步升说40后、50后、60后、70后乃至80后,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批创作者,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而以当下的创作活跃度和阵容而言,60后无疑担负着承前启后之重任,70后则已浮出水面,“甘肃诗歌八骏”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不过,马步升口中“担负着承前启后之重任的甘肃60后诗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却因为一条硬性指标被挡在了“八骏”之外。这一点也是让评委高平深感遗憾的地方。“人邻、 阳飏他们都因为年龄限制而没有进入。”

  如果说“甘肃诗歌八骏”的奔腾而出,是文学陇军继“甘肃小说八骏”后再一次寻找“千里马”的重磅出击,那么,在高平眼中,这样的“寻找”还得继续。

  原因只有一个,“甘肃诗坛缺少标志性的领军人物”。

  高平算得上是甘肃诗坛为数不多的老诗人了,在他文学创作65年的历程中,诗人是他获得的第一个头衔。在他眼中,从解放初到现在,甘肃诗歌的发展可以用“极大”一词来概括。“印象中,解放初期甘肃诗人数量极少,像夏羊这样有名气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而现在,甘肃诗人群体数量大概在200人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的那些诗刊上,几乎没有一个月会没有甘肃诗人的作品。”

  在这一点上,马步升和高平有同样的感受,他说:“甘肃诗歌大省的名号并非甘肃人自封,而是来自甘肃以外的评价。甘肃人血脉里虽有谦抑或孤高,但还不足以产生自我命名的冲动或勇气。当然,是否诗歌大省,只是一个说法。但单凭印象说,甘肃诗人在有了‘诗歌大省’这个名号的二十年时光里,其活跃的程度,至少是配得上这个印象的。无论随手打开哪一家专业诗刊或综合文学刊物,差不多都有甘肃诗人的身影,在很多情况下,甘肃诗人的作品还占据着刊物的重要位置。”

  ■本报记者 雷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