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众志成城 为了城市美好的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10:48  成都日报

  □本报评论员

  2012年已经过半,成都发展,正在奋进的新征程上高歌猛进。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全市人民的共同发展定位下,新一届市委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正如火如荼展开,“交通先行”担纲首战。

  黎明破晓前,夜色最浓;婴儿降临时,母亲最难。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承认,当成都的发展进入一个裂变的时代,发展的阵痛也随之而来。“交通先行”,是成都发展的命脉,是成都城乡统筹要“统”好、圈层融合要“融”好、产业联动要“联”好的可靠前提,是成都辐射西部、领先全国、融入全球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城市布局早有定势的千年古都,难以“白纸描图”。“立”,就意味着“破”;“通”,就意味着暂时的“堵”。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艰难抉择。成都建设,正面临难关,成都人民,正面对阵痛的考验。

  难,难在哪里?世界产业西进,西部大开发新图展开,四川西部经济高地建设正酣,成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等不得,缓不得,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另一方面,去年成都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收入的增长,意味着市民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期待更高。发展的宏大诉求必须响应,市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必须顺应,两者之间,如何找到最佳契合点?

  痛,痛在哪里?在现代化道路上飞奔的成都,就如同一个急速成长的孩子。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东、西城区到后来的五区十二县,再到如今的三圈层20余个区(市)县。从上世纪50年代的常住人口60余万,到2000年的1110万,再到现在的140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源源不断的人流还在涌入这个城市。行政面积扩大,人口剧增,而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完全同步,如同“小马拉大车”,城市的交通已经无法支撑迅速扩张的城市骨骼;城市的体量已经无法承载澎湃的发展激情。不破不立,然而,“破”的成本,却不得不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主人——每个市民去承担。限行,拥堵,漫长的车流,随处可见的围栏,就是“通”之阵痛。

  然而,回顾我们城市的道路建设,哪一次不经历阵痛?哪一次阵痛,换来的不是城市的新生?

  曾记得,始于1952年的人民南路建设,历时近10年,几经延长、扩建,最终打通城市南北,贯穿城市核心区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大道;还有蜀都大道,从1980年初组建干道建设领导小组开始,到1984年全线通车,历时近5年,暂时的“不通”,换来的是城市东西向交通的根本改善,换来的是一条东西向穿越市中心的“黄金走廊”,换来的是支撑城市各项主要功能的一条“主动脉”的形成。

  成都,一直就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眼中的成都交通;“当年走马锦城西”,是陆游眼中的成都交通。而现实中,每一个成都人亲历的成都交通建设,其精彩程度,远胜于小说和戏剧。有幸的是,我们没有错过。

  昔日的荣光,已承载今日的梦想。今日的荣光,还要靠我们的双手去打拼。

  必须承认,眼下的成都建设,正锲入一个“大工地时代”。然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当一座城市进入“大工地时代”,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上升通道的打开,更意味着美好未来的渐行渐近。放眼国内,武汉、青岛、南昌、福州等等一大批城市,都在近两年内宣布进入“大工地时代”,特别是武汉,更号称5800个工地围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城市变成大工地,这并非坏事,而是城市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标杆,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这个“大工地”。

  必须承认,眼下的成都交通,正在经受拥堵的冲击。“两射两环”以及地铁建设,既为未来成都交通预设了美景,也为眼下成都交通增加了“阻力”。然而,现代社会中,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主题,而区域的发展与竞争,核心就在形成枢纽。越是枢纽,越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要素。在国务院最新通过的《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成都被定位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在四川的大交通建设中,成都是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中心。

  成都通,全局赢;成都堵,满盘输。事物总是辩证的,没有今天的“堵”,哪来明天的“通”?

  必须承认,眼下的成都发展,既须高瞻远瞩,又需查缺补漏。回首城市发展的历程,从粗放规划到科学规划,从局部规划到全域规划,同中国所有大城市一样,成都走过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我们欣喜地看到,立城优城,双核驱动。正在建设的天府新区,就是一个具有科学规划的范本,就断然不会留下今天的遗憾。这是一座城市“成长”的烦恼,世界上特大城市的发展,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同样的阵痛,巴黎如斯,东京亦如斯。

  是时候了,时代已经对我们发出召唤,在城市精神的大旗下,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座城市的总动员,这是一座城市的攻坚战。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家园里只有主人翁没有旁观者。让我们并肩携手,共度时难,一切为了我们家园美好的明天。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