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罗斯名家纵笔中国80年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6日05:19  中国青年报

  莫斯科市西南部的纳希莫夫斯基大街上坐落着一幢典型的苏联时期办公楼,墙面和门窗都显得很陈旧,但楼门前几块蓝地白字的与“远东”有关的牌子却格外显眼:远东问题研究所、《远东问题研究》杂志编辑部……

  走入正门后,在电梯口两侧分别悬挂着长长的木板。木板漆成吉祥的红色,上面是金黄色的汉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所在地。

  在远东所楼内一层有一个“中国厅”。朴素典雅的大厅里精心摆放了许多书柜和中国工艺品。这些特殊的展品记录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讲述着他们同中国朋友密切交往的经历。

  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清一色的俄文版汉学典籍:《论语》、《道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中国精神文化大典》(6卷本)、《汉语在中国内外》、《全球化进程中的俄罗斯与其亚洲伙伴》、《二十世纪的俄中关系》(6卷本),等等。这些都是该所最近几年出版的与中国有关的书籍。

  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自豪地对本报记者说,近10年来,该所共出版了200多部有关中国的著作。

  7月3日,书柜中又多了一本新书——《俄罗斯友人看中国》。

  7月3日下午,由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主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赞助出版的《俄罗斯友人看中国》文集首发式在“中国厅”举行。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库利克、中国驻俄大使李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古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及文集作者等70多人出席了该书的首发式。

  “我们希望,这本书不仅对那些仍怀念中苏传统友谊的老一代人具有吸引力,而且对当前继续传承这一优良传统、续写中俄友好历史的青年人也十分有益。这本书将让我们坚信那句话:‘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本报记者在首发式上打开仍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俄罗斯友人看中国》这本书时,扉页上的这段文字让人深刻地理解了远东所赶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1周年之际出版这个文集的良苦用心。

  作为主编,季塔连科在首发式上发言说,文集从组稿到正式出版仅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文章的作者是20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知名汉学家、外交家、记者、社会活动家、艺术家、汉语教学家、作家、翻译等各方精英人士。作者通过各自的视角向俄罗斯读者展现了中国最近60年到100年的发展轨迹,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看法,全方位地介绍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细读此书,记者随着每一位作者的生动笔触实现了中俄(苏)关系史半个多世纪变迁的穿越。

  上世纪50年代曾在北京当了7年苏联《真理报》驻华记者的欧福钦在文中写道:“1953年3月,当我坐上莫斯科至北京的火车,我就开始了中国之旅。那时,27岁的我是苏联最年轻的驻外记者。”在文中,欧福钦回忆起采访中共党代会时与毛泽东同志交谈的经历。

  欧福钦在首发式上说:“共同发展、共同应对挑战,是俄中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使命。促进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发展是我们这些人的光荣使命。我很荣幸和高兴,能用自己的实际工作为深化中俄两国友谊作出贡献。”

  书翻到第25页,我不禁心里一沉,随之又升起深深地敬意。文章的标题是《正如我的中国朋友对我说的那样:“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文章作者的姓名用黑框框了起来——伊·阿·罗加乔夫。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罗加乔夫家族的全部历史与中国紧密相连。我是沿着父亲的路在行进。当我全家1932年来到中国时,我才几个月大。”

  在文章中,已故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回忆了自己当年在毛泽东主席到苏联驻华使馆参加活动时为他当翻译的独特经历。

  在首发式一开始,所有参加者都起立为这位长者的仙逝默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告诉记者,罗高寿先生今年3月病重期间亲自为这一文集撰写了稿子,回忆了自己与中国长达80年的不解情缘,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真正为中俄两国友谊奋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前驻俄大使刘古昌表示,罗高寿先生文章中所体现的珍惜和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精神,一定能在中俄两国人民中间发扬光大。

  李辉大使在首发式上表示,该文集是俄中友协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1周年之际奉献给广大俄罗斯读者的最珍贵礼物,也是为增进俄罗斯各界了解中国、加深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又一重要贡献。

  李大使说:“这本书的20位作者都曾在不同时期到过中国,许多人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侧面真实反映了中国及中苏(俄)关系经历的不同历史阶段、近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俄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健康的发展势头。书中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对巩固发展中俄关系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殷切希望。他们既充分肯定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客观指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我认为,对俄罗斯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了解中国国情的难得的好书。”

  本报莫斯科7月5日电

 
  • 新闻张春贤考察驻疆反恐部队参与实弹射击
  • 体育NBA重磅消息-纳什将入湖人携手科比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石油三巨头借原油反弹推高成品油价
  • 科技阿里交出反腐答卷:原聚划算总经理被刑拘
  • 博客专家质疑全家得性病报道 喵星人广场(图)
  • 读书文史观天下:阿波罗登月"骗局"与真相(图)
  • 教育揭秘大学生“校园婚姻”:用婚姻守住爱
  • 育儿2岁男童吃手指饼被噎身亡(图)
  • 健康自查你肝脏正常与否 自测是否情绪中暑
  • 女性二手爱马仕价格下跌 明星7月卖萌私服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测试你会吸引变态吗 你最出众的基因
  • 收藏黄花梨一木难求的传奇 古墙砖流落垃圾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