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减少特需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6日09:10  东方早报

  

  【海上评】

  早报评论员 沈彬

  针对近期比较突出的孕妇建大卡难、儿科候诊时间长的问题,沈晓明副市长率相关部门,到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了调研。

  其实,即使没有今年的生育高峰——预计有22万龙宝宝诞生--上海的产科、儿科医疗资源,依然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紧缺”。虽然,上海有接产医院81家,总体上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很多准妈妈还是希望能把大卡建在“好医院”里,特别是三家著名的产科医院 (红房子、第一妇婴和国妇婴),这也就造成不同医院之间冷热不均,有的供不应求,有的资源闲置。

  而分流就医人群,只是一项政策工具;关键还是医疗资源的均衡化,才能避免“扎堆就医”。

  先讲一个北京爸爸的亲历:女儿肚疼,到某民营医院肠道科就诊,被告不看儿童;又去区妇幼保健院,被告知周六不验大便;父女俩不得不再到三甲大医院儿童门诊,发现要候诊4小时以上;无奈挂了“特需号”……这是如今很多市民“小病去三甲”的原因所在。要让患者向基层医院分流,就要给基层医院配足、配高设备和专业人员。大医院能配的药,普通医院也能;大医院能检查的项目,普通医院也能,老百姓自然不会挤“三甲”。就上海来说,特别是要恢复综合性医院的儿科。

  其次,应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这次市领导在调研中提出要“减少特需服务”,增加妇产科、儿科的资源供给。比如说三甲医院“第一妇婴”,总院设在市中心的长乐路,产房是在一座解放前的老建筑里,床位极端紧张;第一妇婴的浦东分院原本可以起到分流作用,但该院全部是特需门诊,一般生产费用在2万元左右,是普通医院的三四倍,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医院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却没有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新一轮医改的导向正是“减少特需服务”,以纠正之前泛市场化之偏颇。公立医院本来就该姓公;高端的医疗市场,应该留给民营医院。

 
  • 新闻张春贤考察驻疆反恐部队参与实弹射击
  • 体育温网-小威完胜七进决赛 将与A-拉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央行非对称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 科技苹果新专利:精确判断电子设备是否进水
  • 博客专家质疑全家得性病报道 喵星人广场(图)
  • 读书文史观天下:阿波罗登月"骗局"与真相(图)
  • 教育揭秘大学生“校园婚姻”:用婚姻守住爱
  • 育儿2岁男童吃手指饼被噎身亡(图)
  • 健康从屁看身体状况 4个等级晒伤修复
  • 女性二手爱马仕价格下跌 明星7月卖萌私服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测试你会吸引变态吗 你最出众的基因
  • 收藏黄花梨一木难求的传奇 古墙砖流落垃圾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