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温维权存三大盲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01:00  城市晚报 微博
高温维权存三大盲区

为高温下作业的工人送去一份清凉 新华社发

高温维权存三大盲区

高温下坚守建筑工地 新华社发

高温维权存三大盲区

高温“烤”验下的建设者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记者 周蕊、陈爱平)《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4日正式公布,为高温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让劳动者吃上了一颗“清凉丸”。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高温权益还存在补贴发放“冷热不均”、露天作业轮班难、防暑用品抵充高温补贴等三大盲区。

  保障>>

  高温法规不再“暂行”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炎炎烈日下,劳动者的防暑降温等健康权利受到广泛关注。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为高温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让劳动者吃上了一颗“清凉丸”。

  “本来每个月工资也才1000多元钱,4个月的高温补贴就有800元,抵得上我大半个月的工资了。”在徐家汇商圈工作的停车管理员张阿姨说。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执行的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执行时间从6月1日到9月30日,共四个月。

  取代了1960年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的新规,不仅明确界定了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为高温天气,还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并对违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聚焦>>

  高温维权存三大盲区

  高温到了,用人单位准备好了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高温权益还存在补贴发放“冷热不均”、露天作业多热都得忍、防暑用品抵充高温补贴等三大盲区。

  盲区1:补贴发放“冷热不均”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状况良好,但在一些私企和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高温权益遭遇执行难。挂靠在上海某家政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廖阿姨说,自己“从来没有领到过高温补贴”。由于廖阿姨以打零工补贴家用,“天冷天热就不出来工作”,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领,更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领”。

  盲区2:“高温劳动保护就是发补贴”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尽管按照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给劳动者发放了补贴,但实际上对高温劳动保护的观念和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为了赶工期、增效益而让劳动者高温下坚持作业。

  “我们每班岗4个小时,中午最热的那班连我们年轻人都热得受不了,有些年纪大的同事在太阳下一暴晒就会犯晕。”徐汇区某物业公司保安李强希望公司能在夏季多派人手,提高排班的灵活性。

  事实上,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40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37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盲区3:防暑用品抵充高温补贴

  记者了解到,尽管劳动保障部门明确规定,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抵充高温津贴,但仍有一些企业通过向职工提供绿豆汤、矿泉水等解暑用品抵充作高温津贴。某主营业务机械加工的私营业主称,由于员工外出的时间比较少,加上单位也有空调和饮料,因此不打算发放高温补贴。

  声音>>

  落实高温权益

  仍需多方努力

  专家指出,要真正落实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用人单位、劳动监管部门、工会和劳动者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方乐华指出,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保证劳动者享受到高温补贴的首要条件。“目前仍有不少劳动者由于工作性质、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对这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正常的劳资关系都难以保证,短期的‘夏季福利’就更加难以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用工单位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意识,主动作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并不是成本,相反,保护好劳动者、提高劳动者待遇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这对于用人单位提高声誉、提高生产力很有益处。”

  方乐华建议,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还应完善监管体系。由于高温补贴金额不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和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管成本都偏高。这需要利用好工会的力量,监督深入到“小微处”。此外,专家还建议,作为劳动者“高温权益”集大成者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还是新生事物,不少劳动者并不清楚自己有高温补贴、超过40摄氏度不能进行露天工作等种种权益,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足够的舆论宣传,让高温权益深入人心,鼓励劳动者维权。

  相关链接>>

  福州杭州重庆:别叫我们火炉

  高温强势来袭多地否认是最热城市

  日前,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和重庆市,35℃以上的高温天数位列全国前三,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城市。三地气象部门对此均表示,“火炉”只是民间说法,并无依据。

  以前曾有“四大火炉”

  以往在民间,“三大火炉”,通常是指中国长江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和南京三个城市。一年中,这些城市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70天以上,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

  记者也发现,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上写着:武汉、南京、重庆及南昌并称为中国“四大火炉”。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这4座城市夏季高温天气多,夜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大。

  “新三大火炉”遭否认

  然而,随着全球化变暖,特别是高温的强势来袭,一则“新三大火炉”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广为流传。这则消息称,对2000至2009年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总数予以统计,列出了排名前10的城市。这些城市包括福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口、南昌、广州、西安。其中,福州、杭州、重庆的累计高温日分别达375、355和343个。而排名最末的西安这一数值也达220个。据此,该消息称福州、杭州和重庆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但三地气象部门对此均予否认。

  “即便按照民间说法,福州也不符合‘火炉’的条件。”福州市气象局一位姓林的预报员告诉记者,“火炉”从未得到官方认可。

  杭州市气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气象预报员表示,杭州的高温天数与历史相比明显增加,但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其他城市也同样存在高温天数明显增多、高温强度明显增强的情况。而重庆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则表示,当前各地均有极端天气,该局从未认同重庆为“火炉”这一说法。

  网友调侃“望一眼就熟了”

  记者了解到,中国多地都对 “火炉”一词颇为反感。

  根据其他媒体报道,早在2004年,重庆市外宣办正式向外公布:“火炉”之称已与重庆的气象条件不相称,正式弃称“火炉”。不久后,南京提出为城市摘帽,要求该市包括媒体在内的各个单位,今后在报道南京夏季高温时不再使用“火炉”这个词。

  尽管官方都否认“火炉”一说,但部分城市的居民还是自认为生活在“火炉”之中,他们也时不时调侃:蒸桑拿、蒸包子。还有一些有趣的段子流传开来:点烟甚至完全不用打火机,随便拿个镜面似的东西,照一下就着了。两个陌生人在路上遇见,互相望一眼就熟了。(据《新闻晚报》)

 
  • 新闻张春贤考察驻疆反恐部队参与实弹射击
  • 体育温网-小威完胜七进决赛 将与A-拉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央行非对称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晒伤5步紧急处理法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巴黎高定白富美指南 奥运史最时髦队员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古董劳斯莱斯4640万 连环画稿价超千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