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益组织总被现实打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06:57  东方网-文汇报

  工作量大、工资不高以及与“理想”的落差感导致频遭人才荒——公益组织总被现实打败?

  “招聘学校协调员”,微博上“蹦”出一条新信息,长期从事环保项目的社会公益组织“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最近在纳贤。负责招聘的李煜菁每天都满怀期待地查看邮箱,但她预想中的“海量”简历始终没有出现,8天过去了,只有屈指可数的3份。

  吴斌(化名)手上的鼠标不停地点击“发送键”,正值招聘季,也是毕业生的繁忙季。他的发件箱里密密麻麻标注着不同公司的名称,然而细细查看,却无一家公益组织在列。“社会学院共有45名研究生,还没听说谁进公益组织的。”作为即将毕业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高校行政岗位成为他最终的去向。“其实,公益组织一直都缺人。但问题是,不仅招人难,想留人更难。”李煜菁说。

  招人难

  “招人难,招志同道合又具有专业执行能力的人难上加难。”中国发展简报相关负责人言语中有些无奈。

  笔者采访了几名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理论上“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投身公益表现出的热情似乎很有限。上海某高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道出原委,很多草根公益组织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口碑尚未建立,看不到上升空间;而且,社保等保障仍处于空白状态。“感觉那边(公益组织)工资低、累,还不稳定。”吴斌解释道,他所谓的“不稳定”,更多指工作地点不稳定,随项目变化而变化。

  应聘者对公益机构颇有“微词”,公益机构对前来应聘的人也有一定门槛。“就业难导致很多人看到招聘就贸然投简历,对公益组织的不了解,导致一些人误认为这是‘养老单位’。”李煜菁说,“我们更看重应聘者的公益理念、对服务机构的忠诚度和创新力,是否具有专业背景并不重要。”多家受访的公益组织人事负责人均表示,更愿意招聘之前有过合作经历的志愿者。

  留人更难

  今年2月底,汪华(化名)从已效力2年多的某公益机构跳槽去了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她说,“老东家”算是上海规模较大的一家公益组织,共有成员100多人,而一般的草根公益组织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但去年年会,她盘点了从2008年创业至今坚持没“挪窝”的员工,只有十几个,整个机构的人员流动率高达90%。

  “在公益组织,一般做一两年就会遇到瓶颈。在项目实施中,发现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由于有太多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有一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汪华说。无障碍艺途项目负责人更是坦言,“这行,如果一个人能做满3个月就算是较为稳定的了。”“外面的诱惑太多了,诚然公益组织有其自身魅力,但总被现实打败。”

  此外,工作辛苦也是流动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由于公益组织长期缺人,每个人都被迫成了“多面手”。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指出,公益组织要留住人,先得留住心,“社工的收入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协调增长,是吸引优秀人才、保障机构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徐柯则强调了社工“职业化”的理念,公益组织里的“熟练工”属稀缺人才,热情和专业技能缺一不可。但知识技能的体系化,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撑。

  如何才能让公益组织员工“体面”工作,于海开出了“良药”:欲提工资,法律先行。“健全如‘公益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将薪水问题制度化,给员工颗‘定心丸’。”本报实习生王莹

 
  • 新闻民航局:新疆劫机事件机上未发现爆炸物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小德八进决赛 与穆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央行非对称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晒伤5步紧急处理法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巴黎高定白富美指南 奥运史最时髦队员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古董劳斯莱斯4640万 连环画稿价超千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