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行者”的脚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08:07  云南网

  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河流穿过田野,湖泊闪耀大地,成片森林绵延,青稞架下的草甸牧歌飞扬。

  “这里就是最和谐的藏区。”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这里,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示范区,是迪庆可持续发展的不变追求,“先行先试”的铿锵脚步大地留痕。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决议》。围绕这一重大决议,迪庆再次迈开脚步,探索一条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鲜活路径。

  转变发展方式 先行的脚步激发活力

  也许是上苍厚爱,迪庆既是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资源盛地,又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牧场。然而,封闭、落后的“标签”,曾经长期贴在了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

  迪庆必须发展,这是40多万迪庆人民的强烈诉求;迪庆如何发展?却是一道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破解的智慧命题。

  长期以来,先稳定后发展的固有思维,让迪庆前行的脚步谨小慎微。面对守护与落后、发展与破坏之间的尖锐矛盾,迪庆一班人陷入了久久沉思。

  “没有发展的稳定是被动的稳定,只有发展的稳定才是主动的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州委书记张登亮感触颇深。

  这一从深刻体悟中形成的集体共识,从发展理念的转变上让迪庆的第一诉求被逐渐激活。

  补齐短板,用基础设施建设来撬动发展,着力构建连接昆滇腹地、东部藏区和成渝经济圈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热浪潮起,全州在建和建成的二级公路里程达416公里,是2005年的4倍。丽香高速公路、丽香铁路、口岸机场、德钦小型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每天从香格里拉起降的上10架次航班,穿越经纬海拔。

  基础设施巨变带来产业巨变。从过去单一的“木头经济”到现在旅游、生物、水电、矿产特色支柱产业的强势崛起;金沙江沿线小春青稞和大春烟草种植、“两江”干热河谷葡萄种植、高寒山区半山区药材和高原马铃薯种植,雪线之下的土地散发无限热力。

  寻求可持续发展方式,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融共生。普达措、梅里雪山、虎跳峡、巴拉格宗、滇金丝猴五大国家公园让香格里拉的品牌具有了国际化的品相;以生态移民为重点的“人下山、树上山”试点推进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5月的雪山,杜鹃花和格桑花竞相怒放,就连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也随处可见。73.9%的森林覆盖率,“绿色迪庆”已成为藏区旅游业的最大卖点和核心竞争力。去年迪庆旅游业实现总收入77.5亿元,增长15.92%。

  傍晚,香格里拉县城的月光广场上,藏族群众与国内外游客,在传统的藏族乐曲中,围成几圈跳起了锅庄,微笑伴着汗水,欢快的舞步跳碎了月光。一群来自美国的孩子和当地的小朋友一起,转动了矗立在龟山公园顶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笑声和转经筒一起飞旋。

  州委副书记杨铭书告诉我们:“迪庆的GDP连续3年保持18%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从10多年前几千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0亿元。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0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6元,同比增长20%。”

  横比、纵比,比收入、比生态、比和谐,幸福在一次次的比较中清晰呈现。迪庆,世界的香格里拉,正以和谐的主题词,向世界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共享改革成果 阳光的足迹暖透大地

  不一样的青春写满欢笑。在迪庆州立中学、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集中办学点,来自迪庆大山里的孩子们,真实触摸到现代生活的阳光。

  “我们的学校太漂亮了,有塑胶足球场,每间教室都有投影仪。”来自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吉迪村的女孩鲁茸拉姆告诉记者,每个月政府都发260元补贴,打在卡上。这其实是国家助学金和高原农牧民子女补助。

  在迪庆,谈和谐经验,所有的干部都谈到了民生。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和困难群体倾斜,抓扶贫,优先着眼边远民族地区,去年启动实施了3个整乡推进和34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抓教育,去年撤并校点16个,学生的医疗保险全部政府买单,只要安心读书,小学宿舍里被子都免费配齐;抓医疗,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促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别达5455人和3.3万人次;建保障,农村低保已经实现对贫困人口全覆盖。每年,各家农户手中的“一卡通”上,惠民补助有近2000元。这个数字有力地体现了民生的力度和温度。

  “藏区高原农牧民子女救助工程”、“全民健康工程”、“农牧民定居工程”、特困农民、城镇困难家庭和困难僧侣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惠民、安民、富民、便民工程的实施,让先行者的足迹暖透大地。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民族人心思稳,人心思定。香格里拉县城酒店餐厅鳞次栉比,一个活力四射的现代城市在高原矗立;洛吉乡九龙村高峰社的药材基地里,几百亩重楼只待收成……抓产业、忙增收,老百姓安享清朗盛世,迪庆活力奔涌。

  倾听百姓声音 坚定的步伐创造动力

  在这里,还有一种坚定的步伐传递和谐的动力。从2007年开始,迪庆的每个村庄,都留下了“千促干部”的身影。

  以党建促和谐,结合新农村指导员、“四群”教育,迪庆创造性地开展了“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发展”的活动。5年实践,促小康、促和谐、促团结、促进步、促跨越,先行的脚步踏实而有力。与此同时,包括千名干部万名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访寒问暖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在内的一套成熟制度,将“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引向深入。

  在迪庆,从乡干部到州领导,每名干部都是“千促干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挂钩点。这是一条强有力的路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法律政策、惠民利农政策从这条路径源源不断地向农村输送。这也是一种温暖的渗透。每年春天,“千促干部”带着阳光走进农民的心中,零距离感触农村的冷暖,俯下身倾听土地的声音。

  实践证明,基层需要这样的干部。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今年在5位“千促干部”的帮助下,架通了桥,修好了路,现在又得到了40万元的项目投入,马上要贯通一条饮水渠,全村就要喝上干净水。仅去年,全州各级各部门、各工作组共为基层办实事2197件,落实各类惠民项目127个,争取项目资金达2000多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学生、僧尼7300多人,发放物资(折资)、慰问金350多万元,先后化解矛盾纠纷329起。

  “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维系生命线,迪庆找到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依托“四群”教育的创新实践,察民情,赢得了群众的真感情;惠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强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转作风,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了新提升;促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进步;建和谐,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调处。

  做老百姓利益的代言人、办事员,干群的双手在这条路径上一次次深情紧握。这种良性循环的社会关系,这幅和谐的干群图谱,成为推进迪庆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 沈向兴 吴清泉 王雪飞 李银发(云南日报)

 
  • 新闻民航局:新疆劫机事件机上未发现爆炸物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小德八进决赛 与穆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武钢修锁补鞋做电商 钢企非钢转型引争议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晒伤5步紧急处理法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巴黎高定白富美指南 奥运史最时髦队员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古董劳斯莱斯4640万 连环画稿价超千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