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托管”助推农业现代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22:28  中安在线 微博

  中安在线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业兼业化、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面临如此形势,利辛县近年来大胆探索出了“土地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更是闯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新路子。日前,记者走访该县,详细了解了当地“土地托管”的现状。

  据了解,“土地托管”是指农户把土地有偿委托给专业合作组织、企业或种植大户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包括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半托”两种服务形式。利辛县土地托管于2009年6月发端于该县中疃镇、西潘楼镇等农村基层,一经推出便深受农民欢迎。

  “土地托管”更适合当下生产力水平

  望疃镇玉光村的许明军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家有10亩地,2个孩子却远在广东打工,剩下他们老两口在家,既不会用先进的种地机械,也扛不动重物。“种地让我们老两口觉得负担很重,就算咱们辛辛苦苦种好了地,因为没有精力管理,收成也不好。”许明军说:“我09年就把地‘半托’给玉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每季每亩地交400元,除了自己收割以外,其他的事都放手不管。到收获时,每亩地纯收入600元,比自己种的时候每亩还多了100元。”

  别以为许明军把地托给合作社之后,他就当起“甩手掌柜”了。不种地之后,许明军平时也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和老伴一起开个小卖部外,农忙时他还可以去给合作社打工,给地里打打药、除除草,一天也能赚个40来块。“把地托给合作社以后,我不仅比以前清闲了,收入还越来越多。”许明军笑着对记者说,他从“土地托管”中尝到了“甜头”。

  当记者问及许明军为什么不干脆把土地直接流转出去时,他跟记者算了一笔细账。虽然流转土地旱涝保收,还有保险,但是每年每亩地也只能拿到800元,现在他托管土地每年每亩纯收入可得近千元。“我觉得遇到灾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而且我和老伴身体也挺好,可以自己收割粮食,还是‘半托管’最划算!”许明军心中的算盘打得清清楚楚。

  像许明军这样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的农民可不在少数。玉光村的村支书、玉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守荣介绍说,他们全村共6339人,有3000人以上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八成土地都托管给了合作社。“其实,‘土地托管’也更适合我们当下的生产力状况。如果我们现在大面积流转土地,合作社也没有足够的粮仓和晒场堆晒全部的粮食。像如今开展‘全托’和‘半托’服务,让农民自己堆晒自己地里的粮食,不仅解决了粮仓晒场面积不够的问题,还有利于开展机械化农事服务,更科学更有效地种田。此外,农民自己也享受到了更价廉物美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服务,地里收成也比自己单种要好。今年,全村托管的土地每亩收获夏粮达千斤以上,而自己种地的农民每亩最多也就收成700斤左右。”

  “土地托管”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洪流

  中疃镇姜黄村是最早开展“土地托管”的村子之一。目前,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流转或托管给了该村的众和种植专业合作社。

  姜黄村姜寨庄农民姜玉龙已年近50,家中有7亩地。他以前是一名瓦工,与老婆离婚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后再婚,现在家中有4个孩子嗷嗷待哺。“我平时做瓦工忙不过来,地又没时间种,只好把地给亲戚让他帮我代种。但是亲戚自己也有地要种,忙不过来,我就干脆把地‘全托’给了合作社。”姜玉龙告诉记者,他没想到托管以后每亩地反而增收了200斤。后来听说合作社缺人手,又考虑到自家孩子都年幼,姜玉龙选择了就近务工,便进了合作社当起了长期员工。“进了合作社,我开机械、打药、打虫、除草什么都干,一年收入近万元,比当瓦工时收入还高多了!”又能顾家、又能赚钱,姜玉龙心里乐开了花:“今后我还准备发展养殖业呢。”

  虽然听了不少农民讲述“土地托管”后粮食大大增产的事实,记者还是心存疑问,合作社究竟是怎样实现增产增收的,他们种地与农民自己种地有哪些不同呢?姜黄村村支书、众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黄斌解开了记者的困惑。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增产主要是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的。合作社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了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从而节约了不必要的支出,达到了合作社与农民双赢的目标。”记者具体了解到,因为合作社是批量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享受农资公司优惠价,比农民单买物资的价格会低不少。合作社采用连片耕种收管,专业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10%以上。由于合作社是统一管理,农资用量也得到大大降低,每亩可降低种子用量3公斤以上、化肥用量5公斤以上。统一除草、防虫、防病,规范使用农药,也减少了农药的浪费和闲置。此外,土地连片耕种收割,让农机有效工作时间增加,这样仅油料成本就降低了20%左右。水泵、电线、龙带统一调度,大大降低了这些物资的使用量,毁损物资也大大降低。

  当记者问及黄斌合作社未来如何实现连续增产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未来农业的增产要靠农业现代化来实现。“农民把地托管或流转给合作社,让合作社引进先进的机械、现代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今年我们合作社为了解决粮食的烘干问题,投入30万购买了一台大型烘干机,可以快速烘干粮食,终于解决了晒场面积不够的问题。”黄斌告诉记者,将来他还准备购买10台以上的大型收割机和拖拉机,把地种得更有效率。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过渡形式

  据了解,近年来,利辛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围绕农民需求,采取企业租赁、合作社托管和大户租赁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成立了一批种植、养殖等土地托管合作社,新建了6个农业特色产业园,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及认证”的“六统一”服务等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近400家,共托管土地22万亩,涉及农户114990余户,土地收益每年增加5000余万元。土地托管后,仅小麦一项,农户亩均增加收益达400元左右。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土地托管”,利辛县副县长马瑛道出了一番自己的见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不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企业或者种粮大户是做不成规模经营的,也就不能发展好现代化农业。‘土地托管’的出现是因为现阶段生产力的不足和农民的思想意识不够先进而导致的,是一种适应于当下情况的管理制度,但也只是起过渡的作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认知的不断深化,‘土地托管’终究会被‘土地流转’所代替,到那时农民也就可以从农田中彻底地解放出来。”

  对于“土地托管”工作开展得好的合作社,利辛县也有一套扶持机制。对于托管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的,合作社给予每亩10元补助,协调金融部门对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也给予不低于30%的贷款扶持。同时,该县健全服务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土地托管服务网络,并且明确了全县农村土地托管纠纷由县土地纠纷仲裁调解委员会仲裁等。

  利辛县的“土地托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瑛表示,现阶段土地托管融资还是比较困难,农业保险险种少、赔偿额度低。合作社与用工之间还没有完善的用工规范制度,以至于时而有矛盾产生。此外,合作社还存在机械少,仓储、晒场缺乏等问题,这些他们将不断想方设法完善解决。(记者 汪乔)

 
  • 新闻民航局:新疆劫机事件机上未发现爆炸物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小德八进决赛 与穆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宜家物美价廉被指噱头 宣称低价实则暴利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不下厨也能吃得可口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中国成注水奢侈品倾销地 巴黎高定时装周
  • 尚品男人做炸酱面更好吃? 经典宝马M3改装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文交所:组包方交易商与投资人博弈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