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村官”莫染“走读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8日04:19  山西新闻网

  编辑部:

  去年以来,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记者经常要深入农村采访。采访中发现一些村干部常常不在村里,一问,原来举家早搬到城里住去了。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不少村干部家住在县城或城镇,“早上去村里,下午回城镇”,农村群众戏称这些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为“走读村官”。

  据了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心城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优势和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再加上调整学校布局,将村小学合并到集镇中心小学,这样子女上学远、上学难便成了村官们的一块心病,因此,很多村干部开始在集镇建房或购房,为此加剧了村干部“走读”现象的发生。

  村干部变成“走读官”,虽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急事、难事、突发事多,村干部“走读”,容易导致群众有困难却找不到村干部,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长此以往,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记者6月中旬在山区一个小康村采访,就曾遇到一位村民的母亲因病在县医院住院,在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手续时,出了点小问题,需要村里出个证明。当他风尘仆仆赶回村里时,却发现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都已“离村”住在城里,在村的其他几位村干部没有公章。没办法,他只好返回城里找。

  此外,村干部“走读”还“走散了”工作作风。由于两头跑,村干部往往在村委办公室露个脸、点个卯,就往城里跑,平时还常以开会、办事为由延长在城里的滞留时间,遇到突发性事件,农民往往求助无门,许多矛盾的最佳解决时机被错过了。还有的村干部上下班也按8小时,甚至住在城里用电话来遥控指挥,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印象。久而久之,削弱了村干部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损害了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记者认为,村干部作为基层一级组织者,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根植于百姓之中,串农户、知农情、解农忧、促发展,才能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为此,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村干部学习、上下班、值班、住宿、请销假等制度,严格考核和奖惩,让基层干部既“不敢走”,也“走不了”。

  本报记者任永亮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小威第五度折桂 成第7位30+冠军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四川彭州农民发现乌木被收归国有引争议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不下厨也能吃得可口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中国成注水奢侈品倾销地 巴黎高定时装周
  • 尚品贵比黄金的美味鱼翅 入门级腕表常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文交所:组包方交易商与投资人博弈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