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 南京98%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8日07:15  龙虎网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南京98%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像江苏省老年公寓这样的豪华型养老机构,高昂的费用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南京98%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设施先进的江苏省老年公寓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南京98%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王英敏和王秋英夫妇正在侍弄花草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南京98%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台球室、健身房一应俱全

  龙虎网讯 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现代快报调查公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和社区养老场所发现: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收费高昂的老年公寓并非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承受;民营养老机构由于各项设施和医疗服务跟不上,老人往往不情愿入住……养老难题亟待破解!而无论你多么年轻,总有一天会老去,看着老人们的今天,也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未来,将在何处安放我那张养老床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王颖菲 刘伟伟

  公办养老院

  永远满员,排号需等几年

  ■代表人物:85岁的退休干部陈致正老太,一住就是14年

  ■代表机构:鼓楼区社会福利院

  ■特点:硬件设施较完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收费适中

  ■费用:1400元/月-1500元/月

  “我在这儿住了14年,一天家都没回过。”一直在鼓楼区社会福利院居住的陈致正老太太今年85岁,她住养老院,只有了一个心思——不能拖累儿女。

  陈致正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很孝顺∩陈致正却“不领情”,“我既然不能帮忙,但也不能帮倒忙。”原本老人住在子女家,可随着年纪大了,忘性也变大——不关煤气、不关洗澡水,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陈致正就怕了。“做人不能总把自己摆第一位”,在说服了儿女之后,陈致正背个包,就住进了养老院。当时老人71岁,一晃14年过去了。这些年里,哪怕逢年过节,陈致正最多也是和儿女吃顿饭,然后还是回到养老院。她说,儿女的心她理解,但他们难得休息,自己一跟着回家,小辈们又要麻烦一番,索性不回。而更主要的把她“拴”在养老院的理由是:住惯了,已经把这儿当家了。老太太原来是鼓楼区老干部合唱团的成员,到了养老院,立即加入了这儿的唱歌兴趣小组,一群老人在一起唱歌跳舞,其乐融融。“这儿,就是我的‘幸福老家’。”

  阮玉兰也是兴趣小组的成员,从初中语文教师岗位离休的她,因为文化程度高,一来就成为了唱歌小组的“骨干成员”之一。阮玉兰比陈致正小一岁,是去年刚到养老院的“新人”。当初想到来养老院,也是突发奇想,“我爱玩、爱说笑,一个人守着个大房子干嘛。”自己的离休工资,住养老院绰绰有余,阮玉兰于是就搬了过来。每天早上6点起来,跟着老人们一起做“回春保健操”或练太极,吃完早饭后,到活动室聊天、唱歌、看书看报。老人里,一大半80岁以上,还有几位90多岁的老人,大伙儿在一起很有共同话题,一天下来,生活既有规律,又不寂寞。

  不过,这家鼓楼区唯一的公办养老院,由于硬件设施较完善、地理位置好,加上一个月1400至1500元的适中收费,床位也十分紧俏——120张床位永远是全满的。往往,面对那些急着入院的老人,养老院都会劝他们再去其他养老院问问,因为等一个床位的期限不定,有时一两年也不一定有一个,这对一些老人来说,是等不起的。从2003年至今,养老院的登记簿已经记了三大本,虽然不少人很快就放弃了,不过平均下来,总是有十几位老人在耐心十足地长期等待,他们每隔几天就打个电话或亲自上门,询问有没有床位。

  因为想入院的人多、床位又紧,福利院规定,只接收能够自理、没有传染病、没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入院前,院方还要进行小小的“面试”环节,以保证老人的自然情况符合标准。而现在已经入住的老人,如果将来不能自理了怎么办陈致正坚持,“哪家都不回,去住康复医院”。而阮玉兰还没打算好,“到那一步再说吧,我还不觉着自己老,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湖南路街道养老院是一家街道下属的民营养老院,规模比鼓楼区社会福利院小了不少,只有24张床位。这家街道养老院的收费不高,不计算特殊护理费用,每人一月只要一千出头。不过,配备并不十分完全:每间房间里有两张或三张床,两个衣橱,洗手间和淋浴间都是公用的。傍晚6点多,老人们会一起看看新闻,别的时候,就呆在房里。神志清醒些的,就看些书报;不清醒的,便一边嗫嚅着、一边重复着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又收进去的动作。尽管院方很想为老人们改善条件,但街道没有规划,改造计划也就无法进行。

  可是,就算这家条件并不很优越的老年公寓,也早就住满了人。87岁的解淑荣前段时间因为哮喘住院,住院期间,养老院的院长曾去看她,她便抱着院长哭,“不许把我的床给别人,我好了还要回去。”如今解淑荣终于“回了家”,尽管耳朵有些背,但只要听到谁说一句关于转院的话题,她立即会大声回应,“不行,这是我家!”虽然条件简陋一些,但老人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她说,她以后都住这儿,死了,也从这儿走。

  豪华老年公寓

  开业3个月,入住60多人

  ■代表人物:从国企退休的王英敏夫妇,准备享受老年生活

  ■代表机构:江苏省老年公寓

  ■特点:设施先进、服务周到、配套康复医院,收费高昂

  ■费用:3000元/月-8000元/月

  王英敏和王秋英不喜欢把钱牢牢攥在手里,“老年人也要学会享受生活。”从某大型国有单位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王英敏便和老伴到处寻找满意的养老之所。自从几年前得知建邺区要建一个规模很大的老年公寓,老两口没事就往工地跑,查看工程进度。今年3月29日,江苏省老年公寓一开业,85岁的王英敏和76岁的老伴王秋英就搬着行李,成为第一户“房客”。

  王英敏眼不花、耳不聋,思路也异常得清晰,不过老人一直患有心脏病;而老伴王秋英腿脚不太方便。过去,家中总少不了保姆照顾。“当初我们把保姆都带来了,可没两天,就又让她回去了。”王英敏呵呵笑着说,“这儿什么都不缺,除了我要自己挤牙膏,其他的都有人料理好了。”

  位于建邺区清河路的江苏省老年公寓由江苏省政府投资,由企业进行管理。公寓共有670多张床位,同时配套着拥有近200张床位的二级康复医院。公寓一共分大、中、小三种户型,其中小户型里,卫生间、液晶电视、电冰箱、微波炉、可视对讲,一应俱全;中户型多了会客室和厨房;大户型则在中户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间卧室,而且更加宽敞。站在房间内,丝毫不像平常所见的养老院,而像是置身酒店。同时,公寓24小时提供的空调、热水、网络、餐饮和医疗服务,更为其增加了一些“豪华气质”。虽然每个月每人需要交纳3000至8000元不等的费用,但营业3个月来,老年公寓已经入住了60多位老人。

  “这可不是‘养老院’,这是‘养老公寓’。”王英敏强调说。当初选房时,他和老伴一致选中了中户型,这就意味着,他和老伴必须每个月共缴纳近万元的床位及综合服务费。“你看着价格高,但服务是全方位的,我愿意。”两个月前王英敏突然出现腹泻症状,老伴焦急担心,按下房内的紧急按钮,留驻老年公寓的医生立即上门,看了病、开了药。同时,二老日常吃的药也由工作人员负责去医院拿,然后再送上门。吃饭在食堂,不用自己买菜做饭,加上有其他老人一起玩玩乐乐,王英敏和王秋英都觉得轻松自在。

  这间才住了3个多月的公寓,已经被王英敏和王秋英像家一样地布置起来,除了管理方提供的家具、电器、被褥、蚊帐等生活必需品,二老还带来了家里的花花草草、沙发靠垫、木质摇椅、结婚照片……白天,王英敏读书看报、侍弄花草,王秋英参加公寓管理方的建议会议;下午,二老一起去活动中心,打乒乓球、打台球、坐按摩椅或者玩牌。最近,王英敏还报名参加了刚刚成立摄影兴趣小组,王秋英也成为舞蹈和唱歌兴趣小组的成员。

  民办养老院

  最害怕的是孤独与病痛

  ■代表人物:自愿入住的王老、“想回家”的李老

  ■代表机构:南京银杏树养老托残服务中心

  ■特点:根据收费,护理等级和房间标准有所不同

  ■费用:1680元/月-3300元/月

  在南京银杏树养老托残服务中心,80岁的老人王树琴(化名)一年前住到这里。因为唯一的女儿在前几年去世,老人家主动提出住到养老院里,“女婿待我很好,是我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自己提出到养老院里来”。尽管女婿也曾提议在家里请个保姆,但被老人拒绝了,“这里老人多有共同语言,再说请保姆得花很多钱。”

  与王树琴自愿选择住在这里不同,今年76岁的李庆兰(化名)老人,是被子女送到这里来的。“我希望你跟我孙女谈谈,我不想在这里,我想回家。”没说几句话,李庆兰老人就像抓到了一根稻草,为自己找寻回家的路。

  三人间里,李庆兰的床铺在中间。从见面的开始,她就一直躺在床上,眼睛因为眼皮下垂而不能完全睁开。24岁丈夫过世时,李庆兰的肚子里还怀着第4个孩子,老人咬着牙把4个子女抚养长大。孙女一个出国一个上大学,不菲的花费中,老人的退休工资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因为老人性子刚烈,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主事”,所以经常与家人闹矛盾,也正因为这样,儿子决定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来。“我说我不愿意来,可是他们不听我的。”说起这些话的时候,老人的双手一直摩挲着自己的胸口,眼睛变得通红。现在的李庆兰老人,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会被家人接回去过个一两天。上一次回家,是端午节,只过了一个下午,晚上就被送了回来。“我像你们这么年轻的时候,也有远大理想,要报效国家和社会,但是到老了,我却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我觉得不公平。”在李庆兰老人的语调里,依然能感觉到那份倔强的性格。

  道别的时候,李庆兰老人坐了起来:“什么时候你再来啊,我喜欢跟你聊天,希望能再见到你。”老人握着记者的手说。

  在院长吴有凤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90位入住老人的基本信息,他们大多失去了老伴,而子女又没时间照顾,几乎每个老人都有病史。吴有凤记得很清楚,有一天雨夜,一位老人是被社区送来的,因为“儿子不愿意过来送”。

  银杏树养老服务中心的收费标准,根据护理等级和房间标准的不同,收费也不同。收费最便宜的,就是能自理的老人住三人间标准,费用为每月1680元,而最贵的需要全护理的两人间,收费为3300元。

  据南京市福利服务协会调查,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能自理的仅占20%,80岁以上的老人占80%以上。这意味着八成老人需要医疗护理,但截至去年底,南京只有25家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不足机构总数的10%。

  南京,98%的老人在家养老

  南京60岁及以上老人111.61万人,约1.8万名老人住在养老机构,这意味着98%以上的老人在家养老。

  日前公布的《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显示,今后将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服务。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送上门,与离家遥远、人满为患的养老院相比,既破解了“独一代”养老困局,又能使老人享受到如家人般的照顾,获得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方式1

  请保姆帮忙

  儿女常回家看看,生活挺好

  家住月牙湖街道梅花山庄社区的老人李世雄,即将过90岁生日。此时的他,刚刚写完一本书,描述自己平淡的一生,一生教书育人,一直工作到70岁。如今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写字,日常起居由保姆照顾,独居的生活过得很舒服,而照顾他的保姆芦仕梅,也攒下了几万块的养老钱。

  上午11点多的时候,李世雄老人家的厨房里,飘出了浓浓的饭香味,老人的保姆芦仕梅正在忙活着。“她已经照顾我3年了,现在做的饭菜我也吃得习惯了”。管吃管住,每月给2200元钱,年终的时候还发奖金。在别人眼里,老人给保姆的待遇相当不错,老人说“我一个月退休工资好几千,保姆工作也很不容易”。

  “她是个朴实的农村人,做得也很好,所以我今年年底打算再多给她1万,让她存起来。”李世雄老人说,虽然芦仕梅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对老人来说,自己多了一个说话的人。“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儿女们时常回来看我。”李世雄老人说,尽管自己也曾提过去养老院的事情,甚至还去养老院实地看过,但“子女们都不同意”。“其实我内心也不太想去,自己在家养老,吃穿也不愁,我很知足了。”

  方式2

  养老服务站提供日间照料

  “日托”所,让老人不宅在家

  下午四点,鼓楼区南秀村养老服务站里的老人们收拾起棋牌和麻将,陆陆续续准备回家。“明天再见啊。”他们笑着互相打着招呼。每天,服务站都会有几位、十几位不等的老人前来,他们有的一早就来了,闲聊些家长里短;有的午饭前后到来,吃个饭,和其他老人玩乐一下再回家。

  孙红珍一直没走,她留下来和服务站的几位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说着话。孙红珍今年74岁,就住在服务站附近。一是寂寞,二是病痛,让孙红珍选择了在服务站接受日间照料。孙红珍身体不好,冠心病、心绞痛是多年的老问题。“万一哪天在家里倒下了,都没有人知道;在这儿既有人照应,又有人说话。”

  留在服务站没走的,还有一位周翠兰老人。79岁的周翠兰患有老年痴呆,尽管记性不好了,可老人家依旧爱笑、爱唱歌。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定居国外,如今跟着小女儿生活。每天女儿早上上班前,会把母亲送来服务站,拜托工作人员照料着,晚上下班后,再来接老人回家。“唱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好不好”周翠兰虽然记不得家里地址、记不清自己有没有吃过饭,但歌词却记得准准的。

  除了日间照料,服务站还提供送饭上门的服务,附近有4位老人接受这样的服务。除此,服务站还开展了一系列为老人服务的活动:周一量血压、测血糖;周二修脚;周三在茶吧聊天;周四做社区康复。这些活动大部分免费,吸引了不少附近老人,这使得服务站每天既热闹,也不至过度拥挤。

  5点前后,周翠兰的小女儿吴女士来到服务站门口。“我来接我妈妈回家。”她说,每晚回到家,她都会打开电脑,让妈妈和远在国外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哪怕画面模糊一点,她都能认得出谁是谁。”

  方式3

  居家养老服务员上门服务

  家里多了个人,温馨多了

  7年前,老伴去世,儿子住在江北,从那时起,姜香田就成了独居老人,生活也变得异常简单——白天去社区里做义工,中午、晚上在家附近的大学食堂里吃饭,晚上回家睡觉。“这房子在一楼,空空荡荡的,没点胆量还不敢住呢。”姜香田想竭力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以弥补老伴不在所带来的寂寞。于是,他从几年前起,就成了一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参加“老年众议院”、在新门口街道负责组织工作、做“道德观察员”、参加“金川河护卫队”……

  一年前,考虑到姜香田独居的情况,社区建议他,可以申请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每周上门两次、每次两小时,费用由政府负担。从此,71岁的姜香田的家里出现了另一个身影——常小红。

  常小红今年48岁,目前一共为6户老人服务,三位是八十多岁的,一位九十几的,还有一位一百多岁的,姜香田是最年轻的一个。在姜香田家,常小红的主要任务是烧饭、洗衣和打扫卫生。多了个人,也就多了份热闹。每当常小红要来的那天,姜香田基本上都会留在家中,和常小红拉拉家常。“多了个人,家里一下就不一样了。”3个多月下来,姜香田越来越信赖常小红,不想去食堂吃饭了、感冒生病了,他都会给常小红打电话,“有人陪在身边照顾着,安心。”姜香田给自己享受的这一居家养老服务起了个名字,叫“惠老政策”。

  像姜香田一样信赖自己的老人,常小红还认识很多。在“‘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担任服务员已经7年,常小红与她照顾的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感情。“只要我要去,当天那位老人都会起的比平常更早,早早地在家盼着我。”常小红停下了手上的活,顿了顿,“他们真的很寂寞,哪怕是有人陪着随便说说话,都是好的。”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编辑:朱琳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小威第五度折桂 成第7位30+冠军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四川彭州农民发现乌木被收归国有引争议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不下厨也能吃得可口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中国成注水奢侈品倾销地 巴黎高定时装周
  • 尚品男人做炸酱面更好吃? 经典宝马M3改装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文交所:组包方交易商与投资人博弈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