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的复读学校不只能提分(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9日02:19  新京报 微博

  原标题:好的复读学校不只能提分(2)

好的复读学校不只能提分(2)

一群考生在做游戏减压。图/CFP

  (上接D09版)

  例如一个学生某个学科成绩跟不上大班授课进度,或者需要拔高,可以选择一对一形式。“但学生尽量不要选择一对一复读,因为目前市场上提供1对1复读的大多是教育培训机构,授课老师都是社会招聘。他们对北京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试题的研究不如北京一线教师分析得清楚,辅导起来很可能走错路。另外,一对一复读学费昂贵,但成绩未必能上去。”

  而对于是选择走读还是住宿,北京四忠高考复读学校校长王占峰认为,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个性等综合来看。“对于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住宿,这样在学习时间上比较有保障,学生跟老师的沟通也更多。”

  据了解,目前北京复读学校走读学生的费用大概为2万元左右,住宿生的费用大约为3万元左右,如果选择小班教学,费用还会提高。而新京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的调查显示,87%的人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允许自己报名参加复读班。此外,不少复读学校在七、八月设有预备班,但预备班需另收费。

  ■ 过来人提醒

  复读比高三更紧张

  ●曹宪,北京2011届高中毕业生,2012年复读考生

  选择复读学校无非看学校的历史积淀、规模、师资,还有一个就是口碑。在北京的复读学校中,口碑不错的其实也就那么几所,如人大附培训中心、海淀区教育考试培训中心、精华学校、新干线学校、铭师堂学校等,口碑好说明他们在其他方面做得不错。此外,我建议如果家离学校不远的话,最好不要选择住宿,因为很多住宿生在下自习回宿舍后比较吵闹,而在家可以安静地再学习一会儿。

  复读与读高中不同,如果说高中阶段还有素质教育的话,复读就完全是应试教育了,提分最重要,因此复读比高三更紧张。但高考毕竟不只考察学生的智力因素,它还会考察心理素质、意志等,所以一所好的复读学校带给学生的也不只是成绩,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它能让你对过去进行再认识,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 择校贴士

  1、要考察这所学校是否具备正规教学资质,有没有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民办办学许可证。

  2、看学校的历史积淀和规模。复读是纯经验工作,关于高考的把握和研究需要长时间积累。学校规模大才能有丰富的学生样本,也有利于学生的分层教学。

  3、看师资,首选的当然是示范类高中在职教师授课的复读班。北京高考是独立命题的,在职教师熟悉北京高考的方向和脉络,授课时能有的放矢,会加速提分。如果选择社会招聘的复读机构,一方面社会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对北京高考命题的方向把握不准确,而且授课特点和语言上也有障碍。此外,教师也应当以专职为主,因为这涉及到作业批改、课下交流等多方面因素。

  4、看办学条件。学校应该有相对独立的校区,实行封闭管理。学校管理上能做到宽严并济。对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老师需要严格管理;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老师需要鼓励。如果心理上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关爱。

  5、考察学校是否能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是否能同步参加学校所在区县的模拟考试,能否提供区内排名。能否统一报考。这些都很重要,比如,学校如果能够提供区内统一排名,那么就能评估出该学生大致能报考哪所学校。

  (以上由明师学校教学总监、北京五中原校长李源,微课网CEO,新东方铭师堂学校原校长马永刚归纳总结。)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小威第五度折桂 成第7位30+冠军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四川彭州农民发现乌木被收归国有引争议
  • 科技传iPad mini比新iPad薄近25% 9月量产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夏季如何防治红眼病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奢侈品不为人知的秘密 高圆圆最美造型
  • 尚品贵比黄金的美味鱼翅 入门级腕表常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5千万翡翠镯只值5百万 顶级黄龙玉仍坚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