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诚惶诚恐不能成退缩的理由

诚惶诚恐不能成退缩的理由

蒋方舟高中时《新周刊》为她拍摄的照片。图片来自蒋方舟微博

诚惶诚恐不能成退缩的理由

7月2日,蒋方舟在微博中发布毕业照,并称“终于毕业啦。从此,柴米炊烟,从此,山高水长。”

  7月3日中午,《新周刊》主编封新城的一条微博将22岁的蒋方舟推到了舆论的焦点之上:在这条微博中,“蒋方舟同学毕业”和“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两件事、两个身份的衔接如此轻描淡写、顺理成章,却引来哗声一片。如果说网友们的围观尚在“羡慕嫉妒恨”的口水层面,但一些批评用“炒作”来质疑《新周刊》,用“特权阶层”来称呼蒋方舟,敌意则就不轻了。在几度约访后,蒋方舟终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文/记者龙迎春、谢绮珊

  @蒋方舟:我2008年做《新周刊》特约记者,后升任主笔。现《新周刊》邀我正式入职,我很高兴。几年来,我和《新周刊》的同事,早已亲如家人。我感激封总的知遇之恩,也会朝着“名副其实”的方向努力。入职后,我继续留在北京。毕业是很小的事,请关注更值得关注的事件。

  @封新城:祝贺蒋方舟同学大学毕业,同时,祝贺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关于争议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获得的机会之间有差距

  广州日报:一毕业就当副主编,在大学生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不少人表示羡慕嫉妒恨,对此你怎么看?

  蒋方舟:这些争议我都能够理解,如果我是自己的旁观者,大概也会愤懑和不满。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获得的机会和褒奖之间有差距,这个差距也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选择《新周刊》?是封总的邀请还是你对这份杂志的认同?

  蒋方舟: 因为从大一开始就和《新周刊》合作,作为特约记者,所以大学四年的成长和《新周刊》的脉搏是一致的。

  广州日报:也有人认为这是《新周刊》的一次炒作营销,你怎么看?

  蒋方舟: 我自己其实非常诚惶诚恐,但诚惶诚恐也不是退缩的理由。希望封总在我身上,看到了连我自己都没发现的潜质。

  广州日报:你的入职,会为这份杂志带来什么样的不同?还是在北京工作吗?

  蒋方舟:这不是能够事先野心勃勃做什么预期的,只有等到进一步化学反应之后才能知道到底效果怎样。我会先去广州两个月熟悉一下工作流程,然后回到《新周刊》北京办事处工作。

  广州日报:看到微博上,《新周刊》的官方微博祝贺你上班,是件挺欢乐的事。有没想过,很多同事都会比你年长,资历高,经验丰富,而刚毕业就要做他们的头儿,有压力吗?想过人事上的应对吗?

  蒋方舟:我在人际以及人事上都是一个非常懒惰和不愿意琢磨的人,一直信奉最简单的原则:比如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不添,用最大的善意去预设他人,实话是效率最高的沟通方式等等。

  广州日报:作为副主编,你会去采访吗?如果采访,你最希望采访的对象是谁?

  蒋方舟:会去采访。因为我一直对人有很强的好奇。希望采访国外一些受争议的政治人物。

  关于自由 我还是想做一个靠谱的青年

  广州日报:你的“荒废”计划如今要被打破了,一个自由的写作者,小说家、剧作家、专栏作家转眼就要被“单位”雇用了,很多个人的写作计划可能都会被“上班”耽搁甚至毁灭,你会如何平衡呢?

  蒋方舟:过去一直在学生身份和社会人之间找平衡,已经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现在在职务写作和个人作品之间找平衡,虽然会很艰难,但相信能克服,比如会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不潦草敷衍,不做所谓的“行活儿”。

  广州日报:如果上班太累,你会闪人吗?看到你最近的计划,本月伦敦看奥运,8月剧本开拍,9月去美国横穿大陆,年底写话剧,都挺诱人的。其实你不上班也完全可以衣食无忧,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单位,还是想尊重上完学就工作的传统?

  蒋方舟:不会闪人,还是想做个靠谱的青年。今年有很多计划,是因为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状态下都要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然后这些人生经历都可以转化为作品或者精神财富。gap year(间隔年)是一种人生经历,做副主编也是。《新周刊》最让我感激的是给我个人足够的空间,鼓励我一直进行自己的创作。

  关于未来 现在的自己,对泯然众人已经没有什么恐惧

  广州日报:遵循传统继续往下发展,就是安居乐业,结婚生子了。你会走这样的路吗?你之前说在北京买房很傻,理科生很傻,现在呢?

  蒋方舟:如果几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非常确定的说不会。因为那时候的自己最大的噩梦就是泯然众人,变得和周围人一样。但现在的自己,对泯然众人已经没有什么恐惧,只知道要一直走下去,也许走下去就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那也不该有什么不甘心。

  “很傻”或许是一种太简单粗暴的表述,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比如不要为了“买房”这个目标牺牲掉自由,不要堕入理科生成王败寇的思路之中。这些想法当然都很幼稚,很五谷不分,但我还是想尽量延时这种幼稚。

  广州日报:为什么你会管母亲叫母后?身为“儿臣”,你算是一个听话的女儿还是一个叛逆的女儿?

  蒋方舟: 我是很听话的女儿。她给我的意见,我第一反应首先是顺从,然后才是思辨和否定,不会一开始就故意拧着干。她曾经试图去设计,甚至推销我的人生道路,后来发现我不满意且不快乐的时候就放弃了。

  广州日报:四年前降60分被清华录取,曾写过一封给学校的信,毕业了,想对清华说什么?

  蒋方舟:在学校的时候,把很多“好”都视为理所当然了,比如同学的友善,比如师长的督促。因为太轻视这些“好”,所以看到的大多是些学校的缺点。毕业之后,可能过得时间越久,清华这段经历的难得与珍贵才会越明显。

  采访手记荣光背后付出少人知

  顶着“天才少女”头衔的蒋方舟,7岁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如果说文学上才能的认可源自社会的多元审美和宽容,那么18岁被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降60分录取,蒋方舟就已经被不太友好地列入了“特权阶层”,而一毕业就当副主编,敌意和质疑自然更多。这次采访几度反复,从犹豫着要不要接受采访,到中间答应,再到想拒绝,到最后兑现诺言,我看到依然持着一口嫩嫩女孩嗓音的蒋方舟一方面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希望少点负担,多点自由,但另一面,却比同龄人更具担当的责任感和勇气——她很清醒地知道,褒奖和她的能力之间存在着距离,但她却有勇气去说:这个差距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容易看到荣光,却无法看到背后的付出,当高中时室友们在将宿舍当作“美容院”,打扮了去会男朋友的时候,蒋方舟却在阅读和思考。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并愿意在成长中修正自己的女孩。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6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涨幅或再创新低
  • 科技传iPad mini比新iPad薄近25% 9月量产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夏季如何防治红眼病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奢侈品不为人知的秘密 高圆圆最美造型
  • 尚品贵比黄金的美味鱼翅 入门级腕表常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5千万翡翠镯只值5百万 顶级黄龙玉仍坚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