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乐平大包 仲包得几耐?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1.拉面皮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2.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皮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大包的馅料很丰富。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3.包上馅料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4.陈师傅一捏,大包雏形出来了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5.大包成形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陈月生掰开大包,里面的馅料冒着热气,垂涎欲滴。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大包面皮的制作颇有讲究,能否传承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乐平大包仲包得几耐?

  统筹:陈昕宇

  文/记者廖银洁、潘慕英 图/记者何波

  在高速运转的城市里,休闲是昂贵的奢侈品,但佛山人依然想着办法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叹“早茶”,就是小市民超然于尘世烦嚣之外的方法,只要叹上“一盅两件”,老百姓就感到生活的惬意。

  “一盅两件”有什么?“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从这首熟悉的歌曲可以听出,大包在“早茶”中超然的地位。而早前周星驰在某部戏里面说的那句经典台词:“大家坐低,饮啖茶,食个包,倾下计……”也映射了吃大包,吃的不仅是包子,还酝酿着人与人的情感。

  因此,早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包这种“大件夹抵食”的点心,就已成为佛山茶楼里面的“红牌”,每台必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精致花哨的点心和洋快餐“后浪居上”,大包也渐渐落寞。三水区唯一一家推出乐平大包的酒楼,于2009年停业,最近,曾经在该宾馆负责制作大包的师傅陈月生,又在自己的小餐馆开始制作乐平大包。陈月生说,他怀念的不仅是大包的味道,更是岁月的味道、乡土的味道。只是,大包的市场也越来越小,只怕最终还是要消失……

  在早前几期,我们介绍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当旺美食,这一次,就让我们走进乐平大包的制作世界,寻找这种濒临失传的大包,找回你我最初的,质朴却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大包的“身世”:

  “童年的味道”创出“新意思”

  清末兵部尚书郑绍忠大概并不曾料到,自己喜欢的1斤重大包,会自此创下一块金字招牌,直到今天,三水本地人乃至广佛人都慕名要吃三水乐平大包。郑绍忠绰号“大口金”,传说郑绍忠食寻常包子,觉得太小,厨师遂制出大包,乐平大包遂在当地民间流传至今。

  在当代乐平大包创始人、旧时乐平餐厅经理邱志昌的眼中,乐平大包真正在市民中声名大噪,源于他喜欢的“童年的味道”。他回忆说,那时候乐平餐厅的生意非常火红,员工们时常要忙到半夜,夜宵是不可缺少的。晚晚都是餐包加上鲩鱼粥,员工们要求搞搞“新意思”。邱志昌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是卖干货的,对面有一间茶楼经常来买冬菇去做“鸡球大包”,“‘鸡球大包’比乐平大包要小一点,主要是鸡肉。”童年的味道深深留在邱志昌记忆中,“员工要饱肚那不如做大一点?”于是乐平大包就这么诞生了。“二两面粉,二两糖,加重料放八分之一只鸭蛋,四钱鸡,一些猪肉,一只冬菇和一些碎马蹄。”邱志昌慢慢地数道。

  那时的乐平餐厅是镇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间酒楼。“那时乐平餐厅有60个员工,为了保证人人有份,我每次都做60多个,多出来的我就让员工带回去卖给亲戚朋友,两元一个。谁知道带回去后那些亲戚朋友都说好吃,我算了一笔账,觉得大包有赚头,于是餐厅就开始卖大包。”

  大包的诱惑:

  “包”罗万有 蒸出乡土气息

  乐平是个宁静的小镇,尽管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乐平大包还是在街坊心中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假若没有了热气腾腾的大包,这“一盅两件”就有点不是味道。

  上世纪80年代,在乐平上餐厅喝早茶、吃饭的以农民为主,他们最讲实在,“大件夹抵食”的大包一推出就风靡整个乐平。

  乐平大包就这么火了,三水本地的芦苞、大塘、西南人专门来试吃,广佛的食客也慕名而来。“那时来乐平餐厅吃饭的人走的时候必定要带上几个大包,还有人来到餐厅后,没有大包吃就不肯吃饭。”

  小镇的老居民阿苏,一早起来,清晨7时便下楼到报摊上买份报纸,然后转到陈月生所开的早餐店,叫上一个乐平大包,喝上一壶铁观音。待到水滚茶靓,打开热气腾腾、软嫩入味的大包,每天的退休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记者来到陈月生蒸制大包的普通厨房,那扑面而来的柴火香,混合着肉香、酱香的一笼笼大包,一瞬间就能牢牢抓住你的视线。热腾腾的蒸汽不断飘出,萦绕厨房的满是包子的香气。因为一个大包足有一斤重,因此特制的蒸笼要比寻常蒸笼高四五厘米,一个蒸笼只能蒸8个大包。垫在大包底部的包纸,就有一本书宽,八张叉烧包的包纸也做不了一张乐平大包的包纸。

  大包面皮的制作也颇有讲究,“一定要加法国酵母和泡打粉,发出来的面才靓。”邱志昌强调道。而面团的发酵则是乐平大包的精髓所在,“大包好不好吃,关键就看面发的程度。发得不透,大包就发不起来;发得过头,大包就会起豆皮一样大的孔。”

  在制作间内,陈月生与徒弟手托着光滑白净的包皮,用汤匙尽量多地把秘制馅料拨至包皮上,随后用手指提捏包皮锁边,尽情地把馅料包裹住。包子的“封口”如片片花瓣,经过10分钟的发酵,便可以放在特制的大蒸笼里去蒸了。等待20分钟,一笼笼热辣烫手的大包就诞生了,此时,可见花朵的开口已经爆开,肉馅隐约可见,新鲜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轻轻一捏煮熟的乐平大包,它松软到用手指轻轻一按就凹陷,手一拿开就会慢慢自然弹起。陈月生介绍,这里面的馅料是自家烧的,是肥瘦比例4∶6的五花腩,片片切成指甲大小依稀透光,还要炒到出油,此外还有鸡肉、半只鸡蛋以及冬菇、沙葛、红萝卜等,所有馅料煮熟后要放凉,让汁水充分吸收才放入大包,熟透后颜色是自然的偏金红色,一看就知道没有加色素的。

  食客迫不及待拿起大包,先尝到的是面香,再是汁水的味道,最后才是馅料本身的味道,入口觉得香中带甜,丝毫不觉肥腻。

  大包的式微:

  市井大包敌不过高物价赛不过“洋快餐”

  动画电影《麦兜故事》里的“大包”,就是香港已快绝迹的老点心“鸡球大包”。而在佛山最出名的大包“乐平大包”,也一样面临绝迹的命运。

  邱志昌掐指一算,现在菜价、肉价都在涨,调味料的售价也高了,这都是在一个连锁反应里。刚性的东西涨价,你还要买,老百姓不能不生活,但对于乐平大包这种休闲性食品,卖得相对就少了,也渐渐被其他包子取代了。当下一个大包卖多少钱?邱志昌说,正宗的乐平大包讲究真材实料,用料要足,鸡肉、冬菇、鸭蛋一样都不能少,“如果要做得和以前一模一样,按照现在的物价,一个十元都不止。”

  历史的车轮总是无休止地向前滚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人的早点是街边的油条、包子、豆浆等,大包在那个时代的早茶中风行一时,许多店铺也模仿推出大包,只是馅料不一样;而时至今日,“80后”、“90后”甚至新世纪年轻人的早餐,都已变成了牛奶、面包、小饼干之类,还有那日益多样化的洋快餐,乐平大包的“忠实粉丝”在渐渐地减少。尽管传统早茶的生命力仍在,但随着后来各式各样的点心不断出现,市民上茶楼可选择的“一盅二件”也多了。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乐平大包风靡后,山寨大包开始充斥市场,也让不少人以为“卖大包”卖的都是乐平大包。邱志昌说,这些年来各种山寨大包层出不穷,充斥着三水的大酒楼和小吃店。但是都因为偷工减料和技术不精,得不到街坊的喜爱,这样的情况带来的后遗症是,渐渐地,乐平大包变得五花八门,也变得不再正宗了。

  邱志昌有些落寞地说:“现在的人做生意和以前不同,我们以前1元钱赚2毛,但是现在的人要赚5毛。随便加一点猪肉就做成大包了。”

  风起云涌,曾经风靡一时的乐平大包就在物价上涨、洋快餐还有山寨品的夹击下,渐渐地消失,让人无限感慨的不仅是大包的变化,更是社会的变化……

  或将消逝的大包:

  无人传承 纯朴味道延续难

  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下,物换星移,只是机械流水线怎样都无法替代纯手工制作的大包,奈何这曾经在佛山辉煌过的美食,而今寂寞寥落。

  出产乐平大包的酒楼,已于2009年10月歇业,当时全佛山市仅有那一家做正宗乐平大包,来吃大包的除了本地居民,都是“食过番寻味”的外地食客,乐平大包在酒楼歇业后一时断了生产,这急坏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当时,已做大包十年的陈月生赋闲在家,每天都能接到广州、南海等地食客的电话,问他能不能订做乐平大包,因此,他才会盘下现在的一间小店,继续做大包。

  一直以来,也有人叫邱志昌“重出江湖”,重振乐平大包的雄风,但邱志昌年事已高,实在无力再去经营。邱志昌的子女都是大学毕业从事高学历职业,也不可能再学做大包。而令邱志昌不解的是,如今也有不少打着乐平大包招牌的店铺,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来找过他学做大包,除了陈月生的店铺外,也找不到真正的乐平大包。“如果有人诚心来叫我教一下他,我是非常乐意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

  陈月生坦言,目前除了自己制作乐平大包,只有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徒弟在学,但他的徒弟们似乎都兴趣不大,觉得大包不赚钱。只有陈月生,还是坚持继续做大包,他没有想过赚钱,只是觉得这是乐平镇的一个招牌,不能毁了,乐平大包是三水一款传统点心,虽然它不再受宠,但是它代表的是三水乃至佛山的一种饮食文化,也承载着那一代人的回忆。陈月生也表示,日后或将会根据现在顾客的需求,对传统的乐平大包进行改良。

  放下沉重的话题,再咬一口眼前白白嫩嫩的大包,香味扑鼻,这是酱汁的味道、面皮的味道、肉馅的味道,也是岁月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等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大包的故事,哪一种是大包寄托的情怀……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6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涨幅或再创新低
  • 科技传iPad mini比新iPad薄近25% 9月量产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夏季如何防治红眼病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奢侈品不为人知的秘密 高圆圆最美造型
  • 尚品贵比黄金的美味鱼翅 入门级腕表常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5千万翡翠镯只值5百万 顶级黄龙玉仍坚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