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8名“神童”今起角逐少年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9日09:18  中安在线 微博

  中科大东区,少年班学院,“神童”最扎堆的地方。每年7月初,一批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在这里“提前”开启他们的大学生活。昨天上午,是本届入围复试的58名“天才少年”报到的日子。这些入围者基本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报到。虽然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否能提前成为一名大学生,还得看9日—11日三天的复试考试。

  天才报到后变“低调”

  “我来自辽宁沈阳,今年考了627分……”戴着黑框眼镜的东北小伙话还没说完,一边的父母就急了,连忙挽过孩子的胳膊,向记者摆摆手,“我们不接受采访,院长不让我们回答记者的问题。”“对不起了。”小伙子面带歉意地说着,便和父母离开了少年班学院的门口。

  和往年一样,在学生报到时,都会接到院方的特别“叮嘱”,要求不接受媒体采访。在昨天报到现场,许多学生在报到前还愿意与记者聊几句,但在报到后就变得十分“低调”,任凭记者追问,都以“不清楚”、“不了解”对答并快速离开。

  成绩普遍高一本线百余分

  按照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条件,进入复试者须是高二(含)以下学生。记者从昨天报到现场了解到,前来报考的大多都是今年刚刚结束高二学习,年纪在十五六岁的学生。

  虽然缺了一整个“冲刺年”的复习巩固,但这些入围者的高考成绩依然十分优秀,普遍高出当地一本线100分左右,个别学生的分数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

  出现14岁学生身影

  一直以来,少年班入围者的“最小年龄”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前两年都有“连跳几级”的12岁学生,通过少年班考试走进中科大的校园。在今年的入围名单公布后,记者也试图打听学生中的“最小年龄”,但被学院负责人以“没有关注学生年龄”为由婉言回避。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小姑娘毛月轩。今年只有14岁的她此前已经“跳了两级”,只用四年读完小学。此次她以高二学生身份参加高考,总分603分,高出当地一本线134分。

  认可少年班教学模式

  办学34年,对早慧少年的这种特殊教育模式,让中科大少年班既获得了各种鲜花和掌声,也有不少负面声音。对于这些“天才少年”入学后,能否顺利“转换”身份,实现心理、生活、学业上的过渡?社会各界也充满了疑问。

  事实上,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入围者称自己了解并接受少年班模式,而且很有把握,甚至有部分“打小”立下志愿,今天就是冲着“少年班”来的。“他从小就认可科大,初中就定了志愿要来。”来自安徽宣城的16岁少年梅子文告诉记者,自己选择科大少年班,并非因为“神童班”的名号,而是在接收了各种信息之后,综合得出的结论——“这里是读书的好地方”。

  孩子“早慧”全靠自己努力

  在父母眼里,这些少年与普通学生无异,除了平时更加用功外,也是一群爱玩、调皮的孩子。

  当记者问家长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时,他们都一脸“茫然”,称孩子上课认真听课,学习效率较高,而平时并没有少玩,爱好很广泛。

  “我们都是农民,他的学习我们从没有管过,没有办法辅导他,完全靠他自己。”梅子文的母亲说,梅子文从初中开始就打算考中科大少年班,今天终于如愿。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管管。上了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关注了。”李佳乘的母亲也表示,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生活并不多过问。“他自理能力特别强,如果考上了,就让他来念,我们很放心。”(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苗青 于巧妮 郑蕊)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6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涨幅或再创新低
  • 科技国内App用户付费意愿低:开发者被迫出海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上班族如何防痔疮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解读神秘的“无面”时尚 范冰冰墨镜抢镜记
  • 尚品贵比黄金的美味鱼翅 入门级腕表常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演员当托儿:鉴宝节目变耍宝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