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对危机看科学发展

2012年07月09日15:00  新民晚报

  这是危机和挑战不断的十年——

  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从雨雪冰冻灾害到舟曲特大泥石流,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到欧债危机蔓延……十年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这是沉着有效应对的十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跨越。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宽5.12米、高14.28米的大爱崛起碑,碑体像一个大写的“人”字,象征着不屈的震区人民,更寓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5岁的国家电网四川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马元江,当年在地震废墟下被压近179小时后获救。为了马元江的生命,上百人次换防,一刻不停挖掘,硬是在水泥钢筋中凿通了一条10米长的生命通道。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汶川地震后,8万多像马元江一样的人从废墟中重获生命,30多万名伤员被无数双手举托起重生的希望,这样的纪录,世界罕见。

  防患未然安全发展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近十年来,中国在危机应对方面修订了不下十部法律法规。

  十年来,中国三大层面的危机应急预案机制全部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完毕;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的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成型;省市县级不同层次的预案基本制定。

  如今,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已成为每天天气预报的常规内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来临,相关部门会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突出协调注重平衡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人们发现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县城里,竟然居住着4万余人。昔日有“陇上江南”之美誉的舟曲,植被稀疏,秃岩满目。正是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领悟,让舟曲重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尊重自然、科学规划”的原则。

  自然领域的灾害在警示我们,经济领域的危机也在昭告我们:推动协调与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度日艰难,但不少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企业反而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发展道路上我们要与灾害和风险共生。唯有手握科学发展的利器,才能披荆斩棘,闯险克难。

  新华社记者赵承张旭东樊曦何雨欣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分享到: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杜淳承认新女友 激动否认其是小三
  • 财经6月份CPI同比涨2.2% 创29个月新低
  • 科技微软修改IE 10默认设置:或彻底放弃广告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部分学校成疯狂国际游学巨大利润的推手
  • 育儿男童医院看病遭扶梯卡断右腿 微博关注
  • 健康过度加班致妇科疾病 哪些智齿需要拔
  • 女性解读神秘“无面”时尚 范冰冰墨镜抢镜记
  • 尚品教你如何买对第二只表 伦敦奥运巨大餐厅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黄花梨涨逾400倍 百元错版币值几十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