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亲假”悬空,有了痛感你就喊

  □惠铭生

  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国务院先后公布过两版关于“探亲假”的规定。记者调查发现,探亲假没有纳入非公企业。近日,“常回家看看”条款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对此,有市民呼吁强制实行探亲假规定。

  伴随“常回家看看”的即将入法,诸如与之相关的“探亲假”、“带薪休假”等制度,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细读“探亲假”规定,让人看到不少漏洞。比如,最新版本、至今沿用的“探亲假”规定,还是1981年国务院制定的。在当时,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寥寥无几,不可能纳入“探亲假”覆盖范围。20多年后的今天,非公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比如,即便“探亲假”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但现实却是有名无实,甚至于好多人都不知道有“探亲假”这嘛事。

  法律瑕疵,单位不遵守……这似乎是“探亲假”有名无实的根由。归因于制度,似乎是时下公众的思维定势。

  但在我看来,这仅是个表象,劳动者本人的意识匮乏也难辞其咎,就如“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一样,权益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不可否认,有些单位揣着明白装糊涂,恶意侵权。但对许多单位而言,对劳动权益的保护并不设门槛。

  我曾多次试探询问一些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国企和非公企业:职工能申请“带薪休假”吗?大多的单位领导很直率地说:“当然同意,但单位里没有人申请啊!”

  这声回答颇具代表性:在很多情况下,劳动者自我割舍权利——既渴望享有权利,又很在乎丁点绩效奖金,还怕得罪领导影响个人提干和发展。或者是,企业即便侵权,但劳动者也往往擅长“自保”,为了“饭碗”而选择沉默,而非抗争。久之,这些劳动权利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形同虚无。

  维权“惰性”,是不少人的病根。面对法律赋予的诸多权利,好多人习惯于“坐等”,少有人据理力争。

  单位、企业固然有责任,可某些人的吝于权利表达,也助长了权益的沦落。不抗争,并言之锵锵地归结为“妥协的智慧”,权利沉陷几成必然。同企业博弈,有时未必是“鸡蛋碰石头”,而是激活自身权益。

  维护劳动权利,不是不能,更多的是不为。保护劳动权益,假如每一位劳动者有了痛感就大声喊,并形成民意洪流,试问,“探亲假”何来20多年不修订?“加班费”、“带薪休假”还会纸上画饼吗?

  所以,劳动权益动辄“休眠”,该躬身反省的,不止是制度本身,还有那些失声的劳动者。

  (相关报道见7月8日《新京报》)

 
  • 新闻国务院:超标采购公车建办公楼可撤职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杜淳承认新女友 激动否认其是小三
  • 财经发改委确定国内成品油价11日下调
  • 科技微软:Windows 8 10月底正式开售
  • 博客中日建交联合声明表述内幕 博议厦大畸恋
  • 读书兵败如山倒:林彪早年作战吃过两次大亏
  • 教育部分学校成疯狂国际游学巨大利润的推手
  • 育儿男童医院看病遭扶梯卡断右腿 微博关注
  • 健康过度加班致妇科疾病 哪些智齿需要拔
  • 女性解读神秘“无面”时尚 范冰冰墨镜抢镜记
  • 尚品教你如何买对第二只表 伦敦奥运巨大餐厅
  • 星座测试你有多不合群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黄花梨涨逾400倍 百元错版币值几十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