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增速创新低,市民感叹“没感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0日13:3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样本家庭:食品价格指数远超2.2%增速,近两个月甚至高于20%

  食品消费占家庭总支出近4成 CPI食品类价格权重为何那么少

  在下楼取牛奶之前,吴女士特地拿起桌上一张纸片。今天是10号,是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来收家庭支出“半月报”的日子。已参与了三年统计局基层数据采集工作的她,也像往常一样,要将近期的收支细账放进邮箱里,待统计局派人取走。昨天,当吴女士看到报纸上“CPI增幅创近29个月新低”的头版大标题,心情变得复杂了。因为从近半年她记录的收支账看,最敏感的食品价格指数远远超过2.2%的增速,近两个月甚至高于20%。

  “CPI指数包含那么多组成部分,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食品权重为什么小到无法感知? ”去年1月,国家统计局还公示降低食品类在CPI所占权重,盘旋在她心头的问号是:作为提供基础数据的“细胞”,她至今不知道具体门类的权重分配。

  买菜钱同比至少涨了1成

  2009年起,家住宝山区的吴女士就开始为统计局提供自家的收支信息,因为每笔支出都会详细记录在案,所以她对物价就有了更多理性认识。“总体比去年是涨得慢了些,但很多日常支出还是涨得很快,涨的品种也很多。 ”当记者让她谈谈这几个月对物价的感受时,吴女士这样说。

  她为记者提供的近半年详细收支清单上,6月总支出被标记为5500元,其中食品类支出2000元。“对一个小家庭来说,买菜钱是最稳定的,也最能直观感受到物价的涨跌。”去年6月,吴女士记录下的食品支出只有1234元。

  “再看5月的对比,上个月我总共支出4173元,食品类花了1914元,去年5月,食品类只花了1575元,等于同比涨了20%以上。”这样的变化趋势也体现在账单上的其他月份。

  比如今年4月家庭总支出4055元,食品类达到1995元,去年4月食品类支出1633元,相当于同比涨幅为22.2%,和5月趋势一致。以整个上半年消费情况看,吴女士今年上半年的食品支出总共为11827元,去年同期是10650元,平均涨幅是11%。

  “从家庭总支出来说,现在比2010年确实要少一些,那时有时一个月支出6000多元,不过比三年前还是涨了许多,当时一个月2500元就够了。 ”不过,吴女士特别对记者说明,现在每月5000多元的消费中,包含了原先没有的1000多元医药费。

  从统计局每月返还的账单上,吴女士的家庭支出被划归为10类。以2011年全年账单为例,总支出为66684元,其中食品类支出共计26112元,衣着类3266元,在外餐饮8390元,家庭日用及服务花费1475元,医疗支出14333元,交通通讯类6065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2404元,居住类1515元,水电煤1296元,无法归类的其他商品和服务则共支出1517元。

  她心头一直有一个疑问:食品类占家庭总支出近4成,那么,在统计局计算CPI指数时,食品类价格到底占到了多大权重?

  居民:食品、日化产品涨不停

  相比记录细账的吴女士,退休司机葛先生对CPI的感觉要感性一些。“要说跌是肯定没有,但有些东西确实止涨了,有些还在继续涨,有些涨幅还比较大。 ”他告诉记者,今天上午他刚去超市买了一瓶糟卤,原先正价是3.9元,今早突然发现涨到了5.4元。

  家住镇坪路的秦女士则对记者表示,前几天听闻物价局上调绿色海藻碘盐供应价格的消息,她去超市抢购了五袋,“我转了附近几个超市,400克一袋现在最低是卖1.6元,马上要涨0.5元,幅度不小。 ”

  “中药涨得最厉害,我一直吃的黄芪,去年就开始涨了,现在已经翻了倍,今年还在继续往上涨。 ”在宝钢化工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一家旅游网站编辑茜茜则对记者说,这个夏天“消暑”成本让她甚为纠结。“绿豆价格是跌了,去年要买10元,今年跌到5元,但百合涨得离谱,前年是8元一斤,去年涨到15、16元,今年要22、23元。 ”而最爱宅在家里享用冷饮的她,也体验到了冷饮价格的水涨船高。 “已经找不到1元的冷饮了,去年1元的大多都涨到1.5元,1.5元的直奔2元去了,很多品种都上涨了0.5元,相对来说,原先价格比较高的冷饮,倒是没怎么动。 ”茜茜说。

  让某国有银行员工罗先生大呼“涨不起”的,则是家电市场的变相涨价。“去年6月我买了一台国产品牌的3D电视,今年这个型号停产了,出了一个主要功能没有大变化的新型号,贵了1000元。 ”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大多数人最直观的物价变化还是集中体现在食品和日用品门类。相比涨不停的食品价格,以日化产品为代表的日用品市场上,不少人对逢年必涨已 “习以为常”。“追价格趋势还不如追促销,洗面奶、沐浴露这种日化产品一般都是跟着厂家定价走,谁促销就买谁。 ”广告公司文员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去年3月几大日化巨头提过一次价后,最近价格比较稳定。

  统计局坚称“数据绝对可靠”

  业内人士:应理解为CPI同比增速放缓,而不是物价降低

  CPI无法完全贴切地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感受,让许多人对统计局数据的真实性心存疑虑。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在近日回答记者质疑时强调 “数据是可以相信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认为是可以相信的。我做经济分析都是用它的数据,我没有数据。这七八年来在财经委,好像我的分析和预测没有出过太大的偏差,包括2008年时候。如果它的数据不可信,那我的这些分析怎么还能正确呢? ”

  而统计局系统内一位资深人士私下也对记者解释,对CPI直感上没有数据体现出的增速下降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CPI本身是“一篮子”指数,食品类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据悉,去年1月国家统计局调整了CPI八大类构成部分的权重构成,其中调高居住类权重4.22个百分点,调低食品类2.21个百分点。

  “现在2.2%还是一个正值,应该理解为同比增速放缓,而不是物价降低了,许多媒体报道中用的标题是‘CPI创新低’容易引起误解,其实应该是‘CPI增速创新低’,现在还感知不到物价开始比去年下降。 ”上述人士补充道。她还告诉记者,不光是CPI数据真实可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种工业数据也值得信赖。 “现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是纳入到国家统计局的网络当中,企业可以直接把报表通过网络上报,还有一些统计是按照行政区划一级级汇总上报。 ”她强调,测算方式中还包括抽样实地调查,“这个结果是多种统计方式的结合,结果扎实可靠。 ”不过,不否认从执行调查的单位看,许多工业数据是采自部门统计数据和地方统计数据,而这些统计结果是否完全可靠可能存疑问。

  CPI计算细则何时能透明

  观察人士:CPI具体权重和构成一直处于半公开状态

  虽然统计局相关人士的解释可以提供部分解答,但仍无法抹平吴女士们的疑惑:究竟各个分类在计算CPI时的权重是多大呢?事关居民“菜篮子”的食品类物价权重为什么会被降低?

  观察人士认为,国家统计局在修订数据时的不透明正是引起市场和公众对于统计数字质疑的主要原因。如CPI的具体权重和构成一直处于半公开的状态,虽然统计局在每五年一次编制CPI时也曾陆续公布过一些门类的权重,但还没有正式公开过CPI调查中八大类和262个基本分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具体权重。

  就国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的CPI编制方法都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其各项权重均有详尽的公布,这不仅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比较具体的分类价格指数也会通过如《中国月度经济指标》、《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渠道来公布,但相对滞后而且不够“平民化”。

  对于居民最关心的食品类究竟该占多大权重,学界的看法则莫衷一是。一些观点认为,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为了不造成对宏观经济的误判,所占权重应该减少到20%以下。

  统计局曾表示,2009年食品类在CPI中的比重为32.79%。国家统计局城调司司长魏贵祥还回应称,食品类比重在上世纪80年代高达60%,30年间下降一半,具体到CPI计算时的加权系数则不得而知。

  “从我记录的账单来看,食品类占总支出的比重确实只有1/3,但家庭对‘菜篮子’的感觉还是最敏感、最切身的,最合理的是增加一个‘菜篮子’系数,更能方便跟踪观察。 ”吴女士建议道。

  除了计算细则还不够透明外,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存在其他不足,如记者接触到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美国CPI编制者每年都要更新25%的样本,对于发展较快的产品如一些高科技产品则两年内轮换更新,也就是说每年50%的样本会被更新。

 
  • 新闻国务院:超标采购公车建办公楼可撤职
  • 体育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今日成立
  • 娱乐阿汤哥离婚案达成和解 与凯蒂已签协议
  • 财经发改委确定国内成品油价11日下调
  • 科技美欧“再工业化”:机器人威胁中国制造
  • 博客在美国读报感到西方人真穷 博议厦大畸恋
  • 读书二十个最美港姐的今昔对比照(组图)
  • 教育揭秘神一样中学如何完成高考神迹(图)
  • 育儿男童医院看病遭扶梯卡断右腿 微博关注
  • 健康罗氏瞒1.5万人死亡报告 涉事药在华有售
  • 女性揭超A大牌隐形利益链 奢侈品行业离职率高
  • 尚品揭秘血腥鱼翅残忍制作过程 火爆的私飞驾照
  • 星座测试你是TA心头肉吗 测你爱情定时炸弹
  • 收藏央视播大卫雕像打马赛克称裸体或有伤风化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