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编辑:陈燕美编:孙丽娟校对:宏达组版:振灯
修复后的古墓
出土的石雕
□本报记者陈颖旭李剑准实习生林金通讯员黄光春文/图
昨日,记者从宁德市博物馆获悉,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对蕉城区七都镇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先后挖出30多件随葬品,其中包括众多精美的寿山石雕,可以看出有文官、武将、男女侍、舞俑等形象。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古墓为夫妻合葬墓,墓主或为南宋时期当地三大夫之一。墓室保存完整,出土文物之多,在闽东乃至全省均属罕见,可作为宋代墓葬和文物研究标准器,对于研究宋代当地丧葬习俗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参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墓门完好未现被盗痕迹
这座古墓位于蕉城区七都镇马坂村,为马坂村黄氏祖墓。去年12月份,黄氏族人发现祖墓经风吹日晒残破不堪,决定重修祖墓。但又担心重修之后墓室里的随葬品可能被盗,于是向文物部门报告。
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考古人员到了现场后,发现墓葬地面建筑已被严重破坏,形制也无法辨认,墓面的构件被胡乱堆放在一起,墓室呈裸露状态。所幸的是墓门完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
考古人员在进行抢救性挖掘过程中,发现古墓分为两部分,地面建筑和墓室,结构与之前发现的南宋古墓相似。
黄土被一层层挖开后,古墓露出了两个墓孔,各有一堵严实的墓门,门有两重,用青砖平铺堆砌。“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宁德市博物馆馆长钟亮说,墓依“男左女右”排列,亦即“同坟而异葬”的习俗。两个墓室中间隔着一堵砖墙,隔墙中有一个相通的小龛。
30多件随葬品重见天日
在随后几个月的挖掘中,30余件丰富且精美的随葬品先后出土,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最早出土的是陶器,有壶和罐。”钟亮说,其中一件泥质带盖的红陶壶,壶底微凸,像是宋代时期的鸡心底,壶身有兰草纹,也是宋代盛行的。
除了陶器,墓室里出土的寿山石雕更是精美绝伦。从这些石雕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有文官、武将、男女侍、力士、舞俑、人面蛇身等,形象较为粗犷,但线雕技法纯熟。
“有一尊俑穿着类似官袍,戴着一顶乌纱帽,帽子左右两侧有一对翅膀,这是宋朝文官戴的,也是从宋朝开始才有的。”钟亮说,“这
些俑都是寿山石雕的,根据之前的考古发现,南宋之后寿山石雕才出现在随葬品中。”
此外,在随葬品中,还有两件形状不同的铜镜和一方砚台,也都是宋代盛行的物件。根据种种迹象,考古人员确认这是南宋时期的古墓,距今已有800多年。
墓主或为黄氏三大夫之一
在随葬品中,不仅有精美的文武官人物俑,还有男女侍俑及舞俑,更特别的是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玉石俑,这些罕见的陪葬品,预示这位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有可能是南宋宁德籍三大夫之一,具体是谁还有待考证。”作为墓主后人、蕉城区文史专家黄光春说,清乾隆版《宁德县志》中记载,“三大夫墓,进士黄旹、知军黄石孙、知州黄超叔同葬七都同圣寺后山”,即现在古墓的位置。
而据七都镇《黄氏族谱》记载,宁德黄春世系中,12世的黄石孙,在南宋淳熙十四年中武举,累官知高邮军,终金吾大夫。而13世的黄旹,累官德庆州知州。14世的黄超叔,官授辰州知州。其中这个知军、知州是宋代各州行政长官的名称,都是朝中大臣派往各地任职,知军主要掌管当地军队,知州分管民政。
“南宋古墓我们之前发现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十室九空,这次的发现极为难得。”钟亮说,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它们所具有的时代特征,都将是宋代文物鉴定的标准器。
钟亮还表示,目前,他们已修复古墓原貌。古墓出土的文物,暂由宁德市文化文物部门保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