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万军
在金山廊下镇万春村,有一个叫“月亮湾”的生态河湾,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总能吸引远近的垂钓爱好者前来。
村民陆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前,河湾所在的山塘河还是一条令人厌恶的黑臭河浜。没想到,如今这里成了“江南水乡农村”的生动写照:河水清澈、鱼翔虾游,两岸树木成荫、绿意盎然……
这个角落的变化,正是金山区新农村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遏制、消除农村“脏乱差”的趋势,金山区抓住水环境治理、村庄卫生整治、林地建设管护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大手笔投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当地农村逐渐还原整洁美丽的“江南水乡”风貌。
近2000条河道重现“清秀”容颜
“月亮湾,其实就是贯穿廊下镇东西的山塘河流经此处时,拐出的一道形似月亮的河湾。”廊下镇水务站站长蒋照龙介绍,山塘河主要用于沿岸农田的灌溉取水。过去,由于河道窄浅,流量小、流速慢,自净能力弱,加之污水排放、污泥淤积,河水一度发黑发臭,鱼虾也销声匿迹。近年来,在区、镇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山塘河分三期进行拓宽清淤,水质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最终打造成了一条生态景观河道。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金山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按照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环境的要求,已连续实施了“镇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万河整治行动”、“村沟宅河整治”和“黑臭河道专项整治”等行动,至去年底共整治了1838条段镇村河道、6条段骨干河道、15条段区级河道、46条段黑臭河道,总长度达到2100公里左右,河道保洁覆盖率达到100%。此外,还完成了4550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金山区水务部门还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从源头上防污治污,再完成1.5万农户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再启动2107条中小河道的轮疏,并对生态脆弱河道进行治理修复,建立起维护河道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1893名保洁员“呵护”村庄卫生
每天早上6点不到,张堰镇秦山村的保洁员王巧英就推着小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清扫村里道路和农民宅前屋后。张堰镇是市郊少有的全国卫生镇,目前全镇9个村共有138名保洁员,他们一天就可“扫”出38吨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若不及时清除,这些垃圾不用半个月就可能“堵”掉一条2公里长的小河。
金山市容环卫管理署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区已按每100户农户或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每300人左右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一支由1893名保洁员组成的农村保洁作业队伍,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垃圾房和公共厕所的清洗保洁,村域内道路和村宅周边道路的清扫保洁,以及村域内河道、水渠的水面保洁等。
同时,还在硬件上全面投入。近年来,针对村庄环境中的主干道路、河道两侧、田埂、宅前屋后的暴露垃圾、生活垃圾等,金山区共投入资金1562万元,在239个行政村建造起了596座垃圾房,设置250多座镇、村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备231辆垃圾运输机动车、1149辆垃圾收集人力车……正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村庄保洁”机制,张堰镇的一个个村落变身成了“清洁家园”,广大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10万亩林地勾画“生态走廊”
今年刚获市政府批准的 《金山区域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明确,将建设覆盖廊下、吕巷两镇的金山中部生态绿核,并以生态绿核为依托,推进朱泾、亭林、张堰、吕巷、廊下等5个新市镇的整体协调发展。
作为绿核组成部分的吕巷镇,目前已经建起了6800多亩生态林,3000多亩涵养林。连片的生态林,包含各种各样的树木,成为天然大氧吧。而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则被精心营建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阻止污染物进入水系的林地类型,一方面可以确保申城居民饮用水安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的良好生态环境。
据介绍,到去年底,金山全区林地总面积已近10万亩,形成了生态片林、水源涵养林、经济果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等“生态走廊”,而那些村庄和城镇将成为镶嵌在一条条生态走廊旁的“生态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