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著名水利专家张蔚榛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1:39  长江商报 微博
著名水利专家张蔚榛逝世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吴江龙 实习生 符春苗 宋丹平)前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蔚榛在中南医院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根据张蔚榛遗愿,身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其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8日上午9时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张蔚榛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地下水及农田排水专家。他长期从事农田水利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他在农田排水方面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多种农田排水计算公式,并先后主编专著《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生教材《地下水动力学和土壤水动力》和《地下水文和地下水调控》,发表论文多篇。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走这条路。”与地下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蔚榛,曾不止一次表示过对农田水利行业的热爱。由于他在农田水利和地下水资源方面的杰出贡献,74岁那年,张蔚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挽救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

  20世纪70年代,我国北方连续干旱,地表水缺乏。当时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深层地下水水质好,含水层出水量大,“富水性强”,当时某些地方的政策导向也是鼓励开采深层水。由于深层水的大量开采,造成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的承压水位降落漏斗。

  对此,张蔚榛指出,深层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补给也非常有限,地下水开采应以浅层水为主。他找到了当地水利厅的一位副厅长,详细介绍了地下水的机理和自己的观点。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后来华北及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在国内建立了正确的地下水资源概念。

  多年后,张蔚榛和他的同行提出在北方平原应以开发浅层水为主的理论,被实践得到了证实。1978年,“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3年,水利部制定了一个“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准则”的行业标准。张蔚榛看了初稿后,觉得里面将“地下水的补给量全部作为地下水的可开采利用量”有问题。张蔚榛认为,由于有部分补给量蒸发消耗了,还有部分要消耗于生态用水,地下水的补给量是不能全部开采利用的,否则将造成超采。

  水利部编写组后来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一线的同志更应该奖励”

  张蔚榛投入很大精力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是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改良。他多次去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了解黄淮海平原重点试验区水盐动态的试验情况,进行试验点的抽水试验。当地一位村民动情地说:“他可是第一位到我们这儿来的大学教授。”如今,盐碱地的治理已见成效,就连盐碱化最严重、寸草难长的地区也已稻粱丰收。

  1976年,张蔚榛去河北衡水科学试验时,正遇上唐山大地震,他老家就在唐山。但为了研究工作,他坚守现场,指导抽水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可当他去回家探亲时,才知道哥哥在地震中遇难。

  虽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但张蔚榛常说,搞农田水利这一行,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而这些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他曾说:“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评奖也好,评先也好,获奖的多是项目负责人。但是我认为,长期在野外搞实践的中青年学者,更应该得到奖励。”

  最早的农田水利专业博导

  1955年,张蔚榛从苏联回国后,担任农水教研室主任。从此,他除了搞好科研工作外,还竭力为我国农田水利专业培养大批人才。在他的指导下,我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建立起来了。1956年,我国开始招收研究生,张蔚榛成了首批指导农田水利研究生的导师。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又成为我国最先招收农田水利专业博士生的导师。

  一位考生报考张蔚榛的研究生,尽管考试成绩很不错,却未被录取。考生写信询问原因,张蔚榛毫不客气地告诉他,面试时,你答不上来就答不上来,何必要东拉西扯呢,搞科学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考生委屈地说:“我以为多说一点,总是有说对的地方。张老师,我明年还考您的研究生。”第二年,他果然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张蔚榛欣然接受了他。

  事实上,张蔚榛对自己的学生都非常疼爱。农田水利专业被戏称是“挖沟专业”,无名无利还很辛苦。张蔚榛常常说,“我的年岁已大,我要让我学生的成长提供条件。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经常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力争让每个人的工作做得更好些。”

  如今,张蔚榛的不少学生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些还成为学科带头人,取得了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人物生平》》》

  张蔚榛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194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被首批派往前苏联深造,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副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原武汉水利学院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原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土建及水利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三、四届水利学科组评委,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地下水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际灌排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咨询专家。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NBA-尼克斯交易林书豪赴火箭几成定局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李克强:内需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 科技资本与创始人贴身肉搏:门口的野蛮人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印边境冲突内幕:毛泽东豪言"扫了它"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能为手机充电的大牌包 奢侈品网购的秘密
  • 尚品夏季腕表的保养方法 新加坡女皇园豪宅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唐代壁画:波点裙美人带宠物狗聚会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