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951年 一场空前绝后的发明创造大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3:19  现代快报

  在我们看来,当下是一个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年代。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60多年前,解放初期的南京就已经非常重视发明创造,并专门为此举办了一个奖励大会,即1951年举行的 “南京市职工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评选给奖大会”。这是南京召开的首届发明创造大会。当年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场大会?大会上发生了什么?都有哪些人获了奖?

  □现代快报记者 戎丹妍

  大会背景

  为了建设新中国

  用双手和头脑发明创造

  1951年10月3日,“南京市职工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评选给奖大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地点就在今天的长江路上。记者找到了当年的两位亲历者,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这次大会举办的前因后果。

  两位亲历者一位叫董其铭,一位叫蒋汉民,如今都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董其铭参加大会时是24岁,蒋汉民当时23岁,两位老人当时都获得了发明创造奖。

  据两位老人回忆,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促进生产,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活动。蒋汉民说:“在1950年的时候,全国发起了一个向‘马恒昌小组’学习的活动,这个小组在当时非常有名。‘马恒昌小组’也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仪,欢迎全国的工作小组向其进行挑战,这个倡议很快得到了全国职工的响应,南京有线电厂也加入了挑战行列。”在这种情况下,蒋汉民带领的小组开始钻研更好的生产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

  曾在南京电照厂工作的董其铭也说:“当时,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都被国民党带走了。我们又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打压,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就要鼓励发明创造。举行这样一个大会,也是想给全国广大劳动者一个鼓励,表示劳动者可以通过双手和头脑发明创造出之前没有的东西。”据董其铭猜测,这个大会应该从1950年就开始筹备了,当时南京市政府就向各个工厂征集工人想出的各种发明创造点子,他的发明1950年就已经完成,并且被《南京团讯》这本杂志报道过。后来单位就将他的发明报了上去,经过重重筛选后得奖,于是他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

  董其铭:

  改进间歇式绕丝机桃子盘

  在这次大会上,董其铭是以个人发明创造奖参与大会的,他的发明项目为“改进间歇式绕丝机桃子盘”,是造灯泡时用到的一个工具。董其铭当时是南京电照厂的一名技工,主要负责给白炽灯泡里的钨丝绕丝。董其铭说:“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劳动强度不大,但要求工人眼明心细。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

  董其铭介绍,解放初期的灯泡瓦数不高,灯丝非常纤细,肉眼看上去都比头发丝细。但其实这些钨丝是像弹簧一样一圈圈绕着的。有台仪器以每分钟3000多转的速度转动,钨丝从一端进去,另一端出来后就变成弹簧状。但是因为机器不太好,钨丝很容易断裂,而钨丝非常昂贵,比金子还要贵,一根就要好几万元。为了减少损失,董其铭就发明了一种通电绕丝的方法,就是给钨丝通上低压的电,增加了柔韧性,减少断裂次数。另外,绕丝结束后,需要把钨丝剪成一段一段的,一不小心就会剪坏,以前一天最多也就剪2000根。后来董其铭又想办法,把效率一下提高了三倍,这样每天就可以剪到8000根了。

  董其铭说其实在工作中他改进了很多方法,不过最后得奖的主要还是绕丝技术。大概评委会觉得这个项目比较有技术含量,而且还节省成本、减少损失。

  蒋汉民:

  创造新的生产方法

  蒋汉民的发明创造比较特别,是“创造新的生产方法”,并且这是大会现场唯一一个以小组名义获得的奖项。在当时,全国有名的小组就那么几个,比如“马恒昌小组”“郝建秀小组”,而“蒋汉民小组”就是南京的一块牌子。

  “蒋汉民小组”创造的新生产方法主要体现在“铁心片冲制法”上。铁心片是电话机中用于发电的一个重要零件,这块铁片看上去很轻很薄,但冲制起来却很麻烦。当时,他们用的是西门子技术,照西门子模具的标准规定,每8小时只能冲制4000片。

  蒋汉民小组的成员首先对模具进行了改进,本来一模只能冲制一个,经过改进后,一个模具就能冲制两个。另外,在生产程序上,本来是脚上踩一下,手上才能动一下,这种方法比较浪费时间。于是他们就用连动的方式,即直接开快车,手上的工作配合机器的节拍来运作,加快了生产速度。于是,他们从每天只能生产8000片的速度一下提高到了9万片。这个数字一下涨了十几倍,立刻得到厂里的重视,于是“蒋汉民小组”的声誉也一下传开了。

  厂里把“蒋汉民小组”的新生产方法报到了评选大会,最终“蒋汉民小组”也获得了奖励。

  获奖数目

  入选项目共166件,获一二三等奖的有16项

  据董其铭和蒋汉民回忆,当时获奖的项目共有两百多项。会后,每个人都发了一本杂志,即《南京人民》,里面对这次大会作了详尽报道,并列举了所有获奖名单。

  在这本杂志里,记者看到,这次大会设了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个,获奖项目为钒触媒剂,发明者为永利铔厂的劳动模范技师余祖熙、余宝峯等;二等奖三个,获奖项目分别是南京电照厂梅开基和单宗肃发明的多硼硬玻璃、电工厂集体发明的电子管、永利铔厂刘潜阳、庄茂喜发明的合成氨触媒剂;三等奖十二个,获奖项目有科学仪器厂杜汝照、张大华仿造的绝热玻璃等。

  这16个发明比较重要,是从原来没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除了这16个发明获奖,还有一百多个发明获得了奖励,这些项目主要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董其铭回忆,参加这次大会评选的单位来自全南京十几个工会,他们厂属于五金工会,此外还有机械、邮电、铁路、电业等各大工会,参会的代表大概有两百多人。

  据《南京人民》杂志记载,初步统计,这次大会前搜集到的职工群众所提合理化建议共达1627件,其中1260件已被采用,而此次经厂评选送请市评的计249件,大会根据各厂评选情况、结合市评选标准,决定能参加市评者计166件,出席大会代表共215名,另荣誉代表16名,军工代表保留15名,其他厂保留名额2名,合计248名。

  大会现场

  现场鞭炮齐鸣,会后还能吃到少见的自助餐

  董其铭记得,大会是上午10点左右开始,他们9点多就从厂里出发。出发时厂里敲锣打鼓地欢送,他们几个代表则每个人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全厂职工都出来欢送他们。到了大会堂后,也是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工作人员给每个代表换了一朵更大的大红花戴在胸前,然后由厂代表带领进入会场。

  首先是大会主席江渭清宣布给奖大会开幕,接着是南京市长柯庆施讲话,接下来是颁奖。董其铭说,颁奖主要是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代表颁发奖章。大会结束后,所有代表都领取到一枚奖章和一套工作服,工作服胸口有枚刺绣的五角星。大会给蒋汉民小组专门颁发了一面锦旗,上面写了“蒋汉民先进小组”几个大字。

  两位老人说,当时获奖者都非常开心,觉得无上光荣。大会结束后,他们所有代表还去食堂吃了一顿自助餐,当时觉得非常新鲜,从来都没有吃过这样的饭,竟然那么多菜放在那里让自己随便选,大家吃得非常开心。

  吃完饭后,代表们就各自回单位了。回到单位后,代表们还要到各个工作间宣传大会思想,给工人朋友们鼓励。

  大会影响

  在劳动中体会快乐,个人命运发生变化

  这次给奖大会,给所有的代表带来了很大影响。两位老人当时成了单位重点培养的对象,后来都走上了干部岗位。

  董其铭说,这次大会,既是解放后第一次举办的发明创造大会,也是唯一一次的发明创造大会,后来再有就是以其他名义举办了,比如劳模大会、先进工作者大会等等,“发明创造”这个名词就再没出现过。这主要还是和解放初期的环境有关,解放前,广大劳动者都是底层人民,受资本家压迫,只能一味苦干求温饱,解放前他们在厂里工作身体健康却得不到保障,生病就只能被“请”回家,等病好了才能来上班。而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了,国家需要鼓励劳动人民的自主意识,于是就让劳动人民发挥主动性,让大家苦干之外还要巧干,在劳动中体会快乐,于是就举办了这样一届大会。如今,这届大会的盛况依然让两位老人回味无穷。(董先生线索费200元)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NBA-尼克斯交易林书豪赴火箭几成定局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李克强:内需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 科技资本与创始人贴身肉搏:门口的野蛮人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印边境冲突内幕:毛泽东豪言"扫了它"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能为手机充电的大牌包 奢侈品网购的秘密
  • 尚品夏季腕表的保养方法 新加坡女皇园豪宅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唐代壁画:波点裙美人带宠物狗聚会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