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新河大积蓄能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3:39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为新河大积蓄能量

河大校令钟,曾伴随河大走过风风雨雨。时勇供图

  “河南大学百年风云”系列·折枝成林之

  4

  □首席记者 姚伟 实习生 姚晨雨

  引子

  “有人说,开封师院是河大的衰落期,但这个时期学校仍堪称底蕴深厚,一批学养深厚的大家,力助学校保持相当的水准,以及勤奋、厚实的学风。”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教授如是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开封师院的刘卫东,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当时学校仍是河南高校龙头,朱芳圃、任访秋、孙作云、黄元起、周守正等是有全国声誉的学术大家。虽然不叫河大了,但提到开封师院,很多人会补一句:“就是老河大。”

  刘卫东说,当时急需师资,开封师院不仅培养中学教师,也培养大学教师,毕业生直接分郑大等大专院校。可以说,当时河大的师资力量是河南教育最重要的支撑。

  除了老一辈的教授,朱绍侯、胡思庸、刘炳善、马佩等后来声誉卓著的教授,在开封师院时期成长起来,他们成就卓然,是河大学术传承的重要环节。

  开封师院时期,河大经历分拆之痛后,渐渐稳住阵脚,在多年形成的学术“气场”里,默默耕耘,为新时期河大的重新崛起,积蓄着力量。

  赵纪彬:助开封师院元气初复

  鲁枢元是开封人,家在河大南边一里多。幼年时,从父亲和街坊邻居的语气里,他就知道开封城东北角是一片风雅之地。

  稍长,他与不少河大子弟同学,知道有一位大哲学家在开封师院做院长。在开封东大街二手书店——北新书店,他买到了这位哲学家——赵纪彬与侯外庐、杜国庠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一、二卷,常以此为荣耀。

  赵纪彬是资深革命家,又是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学术大家,著有《中国哲学史纲要》、《中国思想通史》(与侯外庐等合著)、《中国古代哲学批判》、《论语新探》、《困知录》等。他1905年生于河南内黄,21岁入党,先后任中共濮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陕西省委宣传部长等,1934年后转入教育界,先后任复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吴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1956年,赵纪彬出任开封师院院长,辛勤工作七年后,院系调整中受伤的学校,得到初步恢复。

  院系调整后,开封师院只剩下中文、历史、地理、外语四个系。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使学校新增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系。一年后,创建教育系和体育系,使学校从专办文科,扩展为文、史、哲、数、理、化、教育等7个学科10个系。

  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在郑州的河南艺术学院、河南体育学院并入开封师院,河南艺术学院成为河大艺术系,体育学院并入体育系;同时,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开封师院,开封师院生物系并入新乡师院。

  赵纪彬为人颇有“古风”。据鲁枢元教授介绍,他曾在好友顾颉刚陷入困顿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顾颉刚与鲁迅在厦门大学共事期间,矛盾日深,势同水火。解放后,鲁迅被神圣化,顾颉刚则因与鲁迅的矛盾,不但学术事业不保,生计也难以维持。

  当此之际,赵纪彬奋力举荐,让顾颉刚成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有了稳定公职,生活也有了保障。顾颉刚对赵深为感激,曾在日记中郑重写道:“此事酝酿三星期余,幸而得成,不致因饿而死,此纪彬之功也。”

  但在后来的政治风云中,赵纪彬的人生也坎坷多难,无以自保。“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叛徒”,关押了7个月,瘦得路都不会走了。“毛主席说了话”,他才被放出来,补养3个月才会行走。

  赵纪彬1963年调往中央党校,正好在这一年,鲁枢元考入开封师院中文系。当时的中文系,有李嘉言、任访秋、华钟彦、高文、万曼、于安澜、吴鹤九、王梦隐、郭光诸位先生,但在鲁枢元的印象中,“他们不敢放开讲”。

  李白凤:率直狷介化为坚韧深沉

  1957年“反右”后,确实很多人成惊弓之鸟。曾经最有个性的中文系教授李白凤的经历,可以看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

  李白凤出生于四川广汉,父亲李立成是北京京师大学堂首届毕业生,常逼李白凤习经临帖。年纪渐长的李白凤逆反心理日益强烈,只身前往青岛求学、闯荡。其间,他与刘白羽、碧野成为文友,并有幸得到沈从文的指点,很快入了“文道”。

  几个穷小子时常在书店“蹭书”,认识了臧克家、于黑丁、崔嵬等;因经常投稿,李白凤又认识了北京《小雅》主编吴奔星、上海《现代》主编施蛰存。“白凤是个坦率、耿直的北方青年。他坦率,所以胸无城府,喜怒立形于色;耿直,所以受不了一点委屈。我喜欢并尊重他的性格,但是,从我这个以老庄思想为主养生的人看来,他这个性格肯定将不谐于俗。”施蛰存后来这样写道。

  “山寺的长檐有好的馨声/江南的小楼多是临水的/水面的浮萍被晚风拂去/蓝天从水底跃出

  “小笛如一阵轻风/家家临水的楼窗开了/妻在点染着晚妆/眉间尽是春色”

  这首《小楼》,清丽脱俗,是李白凤浪漫青春的写照。

  抗战后,李白凤携家眷南迁桂林,结识了端木蕻良、田汉、欧阳予倩、柳亚子等人,创作了轰动一时的剧本《卢沟桥的烽火》,以及大量爱国诗歌,进入创作高峰期。

  解放后,身处上海的李白凤被分配到哈工大预科教语文。因专业特长难以发挥等原因与校长冲突,被斥“无组织无纪律”,勒令停职检查。他一怒之下举家不辞而别,前往北京,但这时知识分子流动已被限制,因没有调动手续,他无法找到新工作,只得靠变卖家产和文友资助艰难度日。在叶圣陶斡旋下,才被允许到北师大女附中代课,却又看不惯校长苏灵扬(周扬夫人)的傲慢,辞职闲居。随后迫于生计,经文友说合,又向教育部写了检查,才得以到山西师院任职。仅两年后,又因“无组织无纪律”的毛病待不下去。经朋友介绍,他于1954年前往河南师范学院任教,从此定居开封。

  20多岁的时候,李白凤曾在父亲安排下进入国民党宪兵六团,因看不惯宪兵凶残,再加上手枪丢失,趁夜逃跑。“肃反”开始后,他因此被审讯和“软禁”半年,归家后,他“相貌神态都变化了很多,往日在他身上那种阳刚之气消失殆尽”,张扬的性格和不同寻常的服饰,都改变了。

  1956年的“整风”中,李白凤压抑的情绪和真纯的热情,使他成为学校乃至河南文化界的特别人物,因此1957年被定为“极右分子”,送往农场劳教,三年后,他的女儿李惟薇前去探望,他“已成为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恭顺异常的人”。

  1962年解除劳教后,李白凤专注于读书、练书法和篆刻。这时,施蛰存也放弃了文学创作,转移兴趣于金石文字。两个钻进书画篆刻的老朋友,又恢复了联系,施蛰存托李白凤在开封收罗金石拓本,李白凤则托施蛰存在上海买书、借书。施蛰存惊奇地发现,李白凤的书画篆刻“越来越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曾中断了一段联系,数年后恢复通信,施蛰存更发现李白凤“金文研究和大篆书法已突飞猛进”,“国内写大篆的,今天恐怕还未见有人能超过他”;而金文研究,不管是文字学还是古史,他“钻得深了,我没有能力提供意见”。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李白凤为自己刻了两枚闲章:一为“十年不制衣”,一为“六十年间七聚书”,历经苦难之后,他的率直狷介已内化为坚韧深沉。

  1976年后,李白凤完成《古铜韵语》、《东夷杂考》等数十万言著作,遗憾的是,正当学术春天将临之际,因突发脑血栓,他于1978年8月去世。

  “对于白凤的死,极其坎坷的一生,我是非常感慨的。”施蛰存写道:“二十年来,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刚毅不挠的志节,正反映了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尽管在罡风淫雨之中,仍然能孤特独立,有以自振。我以为,这正是我们国家的一股元气。”

  的确,“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一批河大老教授都是深沉而坚毅的。

  那时,红卫兵上门焚书,孙海波护书如命,“对小将连揖带叩却铁面铮铮曰:‘尔等毁我书不如先毁我命’。”

  任访秋被打右派后,仍在家中长年苦读,新时期到来后,已是古稀之年的任先生进入自己一生学术上的黄金时期。

  鲁枢元:看一眼,道德学问就进心里面了

  今年6月,鲁枢元教授在深圳讲陶渊明,这个并不合时宜的话题,却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广东和香港数家媒体大篇幅报道演讲内容和盛况。

  鲁枢元说,他的陶渊明研究,“根子在开封师院中文系王梦隐先生那里”。

  “学术是要有根脉的。”鲁枢元说,尽管他求学期间老教授们都不敢放开讲,但“河大的楼、房子还在,还有一种气场。那些老教授,他们的神态、气度,看一眼,道德学问都进心里面了。”

  早在开封一高读书时,鲁枢元曾陪同学李之禹回家取东西。那是一个夏季的黄昏,外面暮霭沉沉,屋里却很明亮。东屋是李之禹父亲李嘉言的书屋,先生正伏案翻书,“我们怕惊扰他,像小狗一样弓着身子从书房门前掠过,然而正是这匆匆一瞥,时间怕只有一秒左右,却从此在我心头定格:柔和的散发出温暖的台灯,四壁是满装图书的书架,散发出芬芳的笔砚,书案前若有所思的学者。我立志也要做这样的学者”。

  两年后,鲁枢元考取开封师院中文系,如愿成为李嘉言的学生。“到如今,曲曲折折阴差阳错,也真的当上了‘教授’。”鲁枢元写道,“我的台灯、书案、书架、笔砚,以及两袖清风、坐拥书城的感觉,真是与50年前看到的情景别无二致。”

  正是由于一批老教授的存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河大的学术活力迅速恢复,“77、78、79这几届,(经由这些老教授)一下子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三十年代接上了气儿。”

  鲁枢元说,如任访秋先生学术活力的勃发,带出了关爱和、解志熙、张宝明、沈卫威等有全国影响的学者,让河大的近现代文学研究站在了全国前列。(本部分完)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NBA-尼克斯交易林书豪赴火箭几成定局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李克强:内需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 科技资本与创始人贴身肉搏:门口的野蛮人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印边境冲突内幕:毛泽东豪言"扫了它"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能为手机充电的大牌包 奢侈品网购的秘密
  • 尚品夏季腕表的保养方法 新加坡女皇园豪宅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唐代壁画:波点裙美人带宠物狗聚会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