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农垦如何捧起金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3:59  光明日报

   “计划经济堡垒”深陷危机

  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被称为海南农业领域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开始艰难变革。

  创建于1952年的海南农垦,是仅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的全国第三大农垦,拥有海南省1/4的土地、1/8的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海南农垦却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它有着十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既是一个企业,又是一个小政府,政企不分,社企不分,被称为“四不像”——像企业还要办社会,像政府还要纳税,像军队又没有经费,像农民又有工会。

  这种体制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造成近年来垦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占全省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79年的32.7%降为2006年的不足7%。海南建省前,农垦10年盈利累计10多亿元,但到1999年,累计净亏1亿元,亏损面达83.7%。

  海南农垦经济发展滞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许多农场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费和医药费现象严重。有的农场退休职工工资仅有200多元,每年看病报销封顶额仅有3000元。据2007年底的统计,垦区危房总数达14.6万套,面积801.5万平方米。许多基层职工,仍旧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兵营式单间。

  农垦改革迫在眉睫。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海南农垦下放给海南省全面管理,明确了“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和“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目标要求。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如何利用这么多的资源让大伙捧起金饭碗?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省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一新介绍:四年来,海南农垦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从上至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管理体制由过去“农业部管生产,海南管人事”转变成海南省全面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改革发展稳定责任主体不统一的问题;2008年12月,海南农垦19万退休职工社保移交地方统筹管理;2009年,500所中小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全面完成政企分开任务,海南省农垦总公司改制更名为“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月7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海南农垦集团旗下最大的一个子公司,开盘当天公司总市值达到了432.80亿元。当年12月17日,海南农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全面推行以“完成上缴、剩余归己、统一收购、市价结算”为核心的国有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大幅度调整分配比例,10万名胶工所得从原来占橡胶产值的21%提高到现在的55%,大大调动了胶工的积极性。

  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力量解决民生历史欠账。4年共投入资金150亿元解决了4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了4100公里的场区水泥路。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建成保障性住房13.2万套。集中还清了历史上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养老金、社保欠费。

  现在,海南农垦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农垦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职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正朝着海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迈进。

  二次创业如火如荼

  王一新说:“现在海南省农垦总局最核心的任务和目标就是二次创业,因为农场在政企分离后,没有了自己的产业,除了一家一户的自营经济以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收地租和上级拨款。二次创业就是要充分培育我们自己的产业。”

  作为海南农垦的基层单位,八一总场场长罗永华回忆起四年前政企分离开始二次创业时非常动情:“当时吃惯‘橡胶饭’的八一总场与海胶八一分公司分离,人心一下乱了!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没了橡胶,八一总场还过得下去吗?那时留给社区的除了1287万元的职工工资、社保欠费和银行的负债外,社区账面资金不足73万元。2008年的春节,我们向兄弟单位借了250万元才熬过了年关,250万元给近万名离退休人员每人100元春节补贴就花去了100万元。”

  “心若在,农场就在,何惧从头再来!”罗永华说,八一总场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集思广益后,在2009年先后组建了自营经济、国土资源开发、万祥物业、矿山、后勤保障、海口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六大产业板块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六大板块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当年就为八一总场创收节支1766万元。

  据了解,目前海南农垦46个存续农场二次创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共有75个成规模的项目获批推进,项目总投资达329亿元,已有50多个项目动工,分别涉及农业、旅游地产、医院三大类。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周公卒表示,农场在二次创业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不足,尤其是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紧缺。另外,农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农场经济发展较快,引进发展的项目较多,职工自营经济收入较高;一些农场由于优势资源有限,存在着经济发展结构单一、职工经济收入渠道不宽等问题,在二次创业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NBA-尼克斯交易林书豪赴火箭几成定局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李克强:内需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 科技资本与创始人贴身肉搏:门口的野蛮人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印边境冲突内幕:毛泽东豪言"扫了它"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能为手机充电的大牌包 奢侈品网购的秘密
  • 尚品夏季腕表的保养方法 新加坡女皇园豪宅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唐代壁画:波点裙美人带宠物狗聚会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