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城人口密度偏高 南京易染“大城市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9:39  金陵晚报 微博

  人是南京最生动的风景,不过只要是个南京人,就都喜欢住在城墙内,以至于市中心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总人口达到3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9%。如果用圈层空间看南京人口分布,远离市中心40-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却只有7万人。

  按每年增加30万常住人口计算,再这样下去,10年后的南京城将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南京会很大很高,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牢不可破,它也跟小城一样易碎脆弱。那时候缺水、缺电,缺房子、缺学校、缺公园、缺新鲜空气会困扰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人。此外,随着全市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住职分离现象突出,主城区摩擦效应明显,居民生活舒适度下降,“大城市病”日渐显现。

  现在,南京人就必须面对这个挑战。在南京市规划局牵头,市发改委、人口计生委、统计局完成的“关于人口空间布局优化专题调研报告”中,规划人员为南京人口空间分布优化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调研数据】

  老城人口密度较高

  目前南京人口分布呈圈层式特征,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第一圈层(距市中心10公里半径以内的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第二圈层(距市中心距离10-20公里)的5倍左右。

  其中,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15000人以上)的街区大多分布在老城区,即城墙或者护城河以内;密度次高(每平方公里3000至15000人之间)的地区,除了大厂地区外,都是紧邻老城区的街区;密度中等(每平方公里800至3000人之间)的地区,则基本涵盖了上述以外的老市区,以及四个区县政府驻地(浦口区的江浦街道由于包含了老山林场,导致镇域人口密度较低);密度最低的地区主要为六合区北部、浦口区西部、溧水县东部和高淳县南部的农村乡镇。

  2010年,南京市老城区平均常住人口密度为3.24万人/平方千米左右,虽略低于上海市在2000年的水平,但高于与南京发展历史和经济条件比较相似的杭州市(2.3倍),也高于人口密集的北京市和日本东京市。

  在老城区中,有9个街道的常住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千米,其中朝天宫、建康路等街道的常住人口密度超过5万人/平方千米,与国内外典型城市相比,这些街道人口密度明显偏高。

  报告中提出:“南京市人口分布状况不尽合理,特别是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偏高。”而由此形成的人口钟摆式流动现象给城市交通构成较大压力,并造成了市中心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问题。

  根据规划,南京提出“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战略,疏散老城人口、适度控制主城人口,引导新增加人口向副城、新城聚集。

  【存在问题一】

  主城越来越高还在硬留人

  在报告中,规划部门指出尽管目前南京老城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有所减缓,但总量仍在增加,而且新增的高层建筑也大部分仍然位于老城外围的主城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改造,硬是留住了原本打算“迁徙”出主城的人。

  据规划部门调研,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主城城镇建设用地由163平方千米扩展到217平方千米,年均增长达5.4平方千米。

  与此相对应,由于主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度以及服务能力远好于外围地区,新增的城镇人口进一步加速向主城集聚。主城人口由2000年的258万增加到2010年的366万,增长约108万,占2000年以来全市新增城镇人口(247万)的40%左右。主城特别是老城范围内部分街道(如新街口、建康路等)的人口密度高达5万人/平方千米以上。

  而另一方面,自2000年以来,南京东山、仙林、江北3个副城的城镇建设用地由2000年的56平方千米扩展到2010年的177平方千米,年均增长13平方千米,大大快于主城7平方千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新城年均增长速度(12.46平方千米)相当。但是,副城对城镇人口的吸引力却较弱,副城城镇人口由2000年的39万增长到2010年126万,增长约86万,年均增长约8.6万,慢于主城人口年均增长速度(10.8万人)。

  【存在问题二】

  副城以工业或大学城为主

  建设速度在加快,但副城“人气”却不旺。规划部门的调研发现,综合比较3个副城中,只要东山副城与江北副城(浦口片)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建设用地规模60-100平方千米、人口达到40-60万人左右,在总体上已基本超过大城市规模。

  有关人士分析说,“南京城市空间发展主要以集聚为主,主城尤其是老城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由于外围新区的扩张以工业或大学城为主,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水平上仍与主城有较大差距,综合服务能力没有得到较好提升,所以对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该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老城人口集聚压力,除了土地利用,还应当加快人口调控法规政策与措施。比如,很多外国企业家都希望带着家庭来到南京发展,需要政府关照他们的家庭,小孩上学、医疗设施,这也是基础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纽约、伦敦、东京,这些世界城市,也都面临人口膨胀的难题。”规划专家告诉记者,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伦敦政府机关实行过三次机构疏散,有计划地限制政府和企事业办事机构在中心区的扩张发展,在周边卫星城区,建立综合办公中心,迁移城区办公人口。所以南京外围地区要想成为吸纳人口的重点空间,应加强副城和新城的商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副城的环境品质和交通可达性。

  【规划建议】

  医院学校不在老城新建

  按照规划目标,2020年南京主城人口规模将为380万人,3个副城则是290万人。

  想要优化调整南京人口空间分布,规划部门建议特别要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引导新区人口集聚。而在老城内,原则上不再新增居住用地,原则上医院、学校等设施不得在老城内新建、扩建,需新建或扩建的一律向外围新区集中。同时还要以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严格控制住宅开发总量等措施逐步疏解老城人口。

  规划部门还建议,在加快“一主三副”等新区建设时,要通过高标准规划引领新区整体发展,倾斜土地投放政策促进新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区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新区城市功能。

  同时,用统一的管理机构提高新区的行政运行效率,积极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资源向外围新区集聚,强化新区各级中心建设,提高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功能,逐步实现职住平衡。

  另外,南京近1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镇级发展单元难以作为大规模城市化的载体,而且乡镇工业园的地均产出远低于省级以上开发区。所以,在南京新的总体规划中弱化了镇的产业功能,强调镇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强调为周边地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提高城镇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的能力。

  新市镇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先进制造业和农业服务等产业,形成各镇产业特色。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鸿道撤销裁决申请被驳回 王老吉终归广药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6招让眼影整天不晕染 10元超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港澳文交所被指骗钱 文交所洗牌众生相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